首页 > 淮安新闻 > 从枚乘到小龙虾,淮安千年美食基因激活现代都市农业!

从枚乘到小龙虾,淮安千年美食基因激活现代都市农业!

发布时间: 2025-07-10 09:32  关注度:249  来源:淮海晚报  作者:佚名
导读:都市农业,对于很多人仍属陌生领域,其定义发布于1935年的日本,以后则被理解为一种在城市范围内进行的、直接服务于城市需求的特殊农业活动。都市农业,顾名思义,就是大中城市所拥有或管理的以新型农业为主、生产规模偏小的农业模式,有别于农垦、兵团或山东等地的大农业。特别是在农旅融合发展方面,都市农业不失为最佳路径,各地农业主管部门要善于科学布局新业态、创新创设新模式、持续优化新格局,将有限农业资源发展成全域、立体化、全方位的产业格局。

淮安实践:精品农业的“三品一标”密码

都市农业,对于很多人仍属陌生领域,其定义发布于1935年的日本,以后则被理解为一种在城市范围内进行的、直接服务于城市需求的特殊农业活动。都市农业,顾名思义,就是大中城市所拥有或管理的以新型农业为主、生产规模偏小的农业模式,有别于农垦、兵团或山东等地的大农业。特别是在农旅融合发展方面,都市农业不失为最佳路径,各地农业主管部门要善于科学布局新业态、创新创设新模式、持续优化新格局,将有限农业资源发展成全域、立体化、全方位的产业格局。

以苏南某些经济支柱型城市为例:当现代加工业、高科技与数字信息化成为城市主导产业,即便农业规模较小,仍可向都市农业转型。通过农业科技赋能,将观光采摘、研学体验与农家乐、民俗文化有机结合,让新鲜农产品从田间直接跃上餐桌,让游客品尝最纯正的田园风味。这种“产销体验一体化”的模式,正是都市农业的核心优势。

近日,笔者受邀参加淮安市委网信办在北京举办的农业消费品牌活动,得以窥见淮安的发展密码:当地立足“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以绿色导向、标准引领和质量安全技术为支撑,双轨推进“三品一标”——在生产端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与标准化生产;在产品端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推行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全面提升农产品“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水平。这恰恰是奉行了现代都市农业法则,都市农业就是要发展精品农业,以先进的名优农副产品拉动消费,以百姓餐桌为农民新的经济增长点。

小龙虾产业便是典型案例——小龙虾产业是淮安五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之一。作为全省龙虾总产值最大的设区市,淮安聚焦“党建强、发展强”目标任务,坚持以党建链赋能产业链为导向,实施“党建赋能·兴企强链”行动,通过党建引领、人才带动、资源共享,全面巩固在全国小龙虾产业中的标杆地位。盱眙推动小龙虾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在全省龙虾产业经济中稳站“C位”,成为小龙虾产业和行业发展的亮丽名牌。

据主办方介绍:“目前正值盱眙小龙虾抢‘鲜’上市,我们在北京以开办小龙虾门店的形式推广盱眙龙虾。在盱眙,小龙虾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文化、一个产业。小小的龙虾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且吸引了各地游客专程来此品尝、游玩。如今的盱眙小龙虾上下游产业链年总产值超过300亿元,荣获‘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等称号。”

如今,以小龙虾为主题的美食旅游,早已成为淮安“农文旅体商”相结合的一大特色。各地来的游客不仅可以亲临龙虾养殖基地,感受龙虾生长的生态环境,还可以参与龙虾捕捞活动,体验丰收的喜悦,并在乡村旅游门店品尝地道的龙虾美食。

千年“吃货”的启示:美食激发消费新活力

就发展乡村旅游、打造新的“乡村味道”而言,我们还是要多向苏南学习,自古以来他们就好吃、会吃,吃就是最大的消费,吃也是最好的地域品牌推广。再好的农副产品和土特产,消费者拿回家不会做、不会吃,也不能热销,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都不能忽视“美食惠农”工作。淮安历史上的第一位著名“吃货”,当是西汉辞赋大家枚乘。他在代表作《七发》中盛赞家乡食馔为“天下之至美”。品读《七发》原文,淮安的味道历经千年,依然可触、可嗅,令人口舌生津,余味无穷。当下的新吃货更是继往开来,又将小龙虾这一绝大多数消费者喜食的一产农产品做成了三产的美食。这就需要复制学习,结合自家农副产品打造这类超级爆品,实现农副产品的提质增效,以美食推动集体创收和农民增收。

值得一提的是,淮安处于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线上。这条神奇的分界线,不仅划分了气候与地理风貌,更在淮安这片土地上碰撞出美食的奇妙火花。淮安美食聚人和、得地利。淮安四水穿城、五湖镶嵌,耕地因灌溉而条件优良。风调雨顺之年,大部分耕地高产稳产。如今,淮安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笔者就是结合、借鉴了上述农业、饮食文化等因素,创造性地为张家口市怀来县开发了“怀来·官厅湖宴”且分为四季,就是将当地农副产品和土特产开发为餐桌美食和休闲食品,以此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实现“美食惠农”。

利用烹饪科技,把名不见经传的农副产品和土特产转化为可看、可感、可分享的美食和休闲食品,如此转化或创新是点燃市场兴奋点的重要力量,也是迎合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的需求。淮安应进一步探索更加丰富多元的方式,全方位覆盖农业文化传承的各个维度,将文化和自然优势转化成特色农业产区的发展优势,让年轻消费者关注传统农耕文化,享受都市农业带给大家的各种农业科技成果带来的新消费喜悦。

■特约撰稿 王云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