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新闻 > 市委八届十一次全会传来民生好消息——解忧纾困出真招 用心用情办实事

市委八届十一次全会传来民生好消息——解忧纾困出真招 用心用情办实事

发布时间: 2025-07-10 09:13  关注度:257  来源:淮安日报  作者:佚名
导读:“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民生是‘指南针’,要认真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适应人口变化趋势特征,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抓好民生事业,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在刚刚闭幕的市委八届十一次全会上,市委书记史志军的讲话透出浓浓的民生暖意,充分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传递出以更大力度增进民生福祉的鲜明信号。

“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民生是‘指南针’,要认真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适应人口变化趋势特征,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抓好民生事业,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在刚刚闭幕的市委八届十一次全会上,市委书记史志军的讲话透出浓浓的民生暖意,充分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传递出以更大力度增进民生福祉的鲜明信号。

坚持就业优先导向,筑牢民生之本

小王是连云港人,在淮安某高校毕业后,近日通过校园招聘成功入职淮安旺旺食品有限公司。“淮安的重大项目越来越多,发展前景广阔,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小王说。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回看上半年,我市将“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岗位信息发布站点、零工市场延伸至镇街、社区,抢抓春节、“五一”假期等劳动力流动高峰期,通过新春招聘大集、网络直播带岗等形式,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聚焦重点群体就业,开展驻淮高校毕业生“青春留淮”行动、淮安籍在外技能型人才“凤还巢”行动、重大项目招工引才“一企一策”服务行动、产教融合赋能发展行动等,切实拓宽劳动者就业渠道。市政府出台《关于开展“技能兴淮”行动助力富民增收赋能产业发展的工作方案》,开展“扫盲式”“订单式”“定岗式”“定向式”培训,通过开展企业职工“提技稳岗”行动、重点群体“精准培训”行动、在校生“强技赋能”行动,精准搭建企业和劳动者供需平台。

截至6月底,我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2.44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09万人,促进技能型人才回淮就业2742人,为2.35万人提供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753个创业主体获批1.95亿元富民创业担保贷款,支持3476人成功自主创业。

就市委全会对下半年就业工作提出的要求,市人社局表示,将加大惠企稳岗力度,更好发挥重大项目带动就业作用,扎实开展“技能兴淮”行动,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切实以就业之稳助力经济之稳、社会之稳、民心之稳。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增进民生福祉

“多亏了市五院的陈医生,让我少受罪!”日前,在市第五人民医院做完手术的孙奶奶说。孙奶奶是尿毒症患者,7月4日发现动静脉内瘘无法穿刺透析,便来到淮阴区刘老庄中心卫生院检查。“以前有问题只能往市里大医院跑,陈医生来了后,在卫生院就能做通路血管彩超,很方便。”陈高建医生超声检查发现,孙奶奶是动静脉内瘘狭窄导致流量不足,排除手术禁忌症后,立即拟定了手术方案,当日就将其转入市五院肾内科,第二天就进行了微创手术。

这是我市通过优质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的生动案例。今年以来,我市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全力补齐民生短板,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以2025届高三县中振兴“十项行动”为抓手,坚定不移推动县中振兴;出台《淮安市基本养老服务指导性目录清单(2025版)》,为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养老服务提供指导;持续推进2家省级社区普惠托育点和10家市级普惠托育机构创建工作……

公共服务关乎民生、连接民心,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保障。讲话从教育、医疗、“一老一小”、精神文明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推动相关部门进一步树牢以人民为中心思想,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用心用情纾民困解民忧,不断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织密兜底保障网络,守住民生底线

我市成功入选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参保长效机制创新综合试点地区名单、淮阴区被民政部确定为“救助通”推广使用试点地区、涟水县建立社会救助服务中心……今年上半年,全市持续开展特殊困难对象排查,强化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深入开展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工作,持续深化“淮尚助困”社会救助品牌实践,推动我市社会救助向“物质+服务”综合救助模式转变,筹集150万元慈善资金,满足散居特困老人住院治疗的照料护理需求,切实织密兜底保障网络。共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困境儿童保障、残疾人“两项补贴”、临时救助、尊老金等各类民政救助保障资金6.94亿元,惠及民政保障对象45.2万人次,有力保障了特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是底线民生保障的重要内容。讲话从健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机制、推进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参保长效机制创新综合试点建设、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救助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等方面提出要求,为兜牢守好基本民生保障底线提供了指引。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半年,将进一步强化困难群体保障,做好低保标准调整工作,提高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优化社会救助审核审批流程,深入开展好服务类救助试点工作,加强部门信息共享与服务联动,努力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记 者 杨丹丹 潘梦洁,通讯员 许 濛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