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文史 > 革命烈士吴师孟——烽火中建兵工厂 硝烟里铸英雄魂

革命烈士吴师孟——烽火中建兵工厂 硝烟里铸英雄魂

发布时间: 2025-07-14 09:15  关注度:257  来源:淮安日报  作者:佚名
导读:抗日战争时期,为保证部队枪支弹药供给,时任新四军第二师军工部部长的吴师孟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建立兵工厂,造枪造炮供应前线,最终积劳成疾病故。

抗日战争时期,为保证部队枪支弹药供给,时任新四军第二师军工部部长的吴师孟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建立兵工厂,造枪造炮供应前线,最终积劳成疾病故。

1899年,吴师孟诞生于湖南省平江县龙门乡高连村一个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他直到15岁才读私塾。虽然勤奋好学的他深得私塾先生喜爱,但一年半后,随着父亲病倒、家计艰难,他不得不中断学业。

尽管求学之路充满坎坷,但吴师孟心中那团追求进步、渴望改变命运的火焰从未熄灭。1927年,吴师孟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2月,他参加平(江)湘(阴)岳(阳)游击总队,并在五大队担任班长。同年3月,吴师孟自告奋勇担任敢死队队员,参加“三月扑城”战斗。1930年8月,吴师孟被编入新组建的红十六军,任军部会计科科长。

吴师孟工作严谨细致,从未出过差错,因表现突出屡获军首长表扬,很快就被提拔为军部经理处处长。1933年4月,红十六军在攻打万载株木桥时,吴师孟因掩护辎重物资转移,不幸负伤被俘。他忍受敌人的严刑拷打,后被组织营救出狱。1938年1月,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一团成立,吴师孟担任该团军需主任,奉命举办了6期军需训练班,培养了一大批军需人才。1939年春,吴师孟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军需主任。当时新四军物资、经费异常缺乏,他精打细算,节流开源,保证了部队物资、经费的正常供应。

1941年1月4日,新四军皖南部队9000多人行至泾县时,被国民党军队围困。连日的紧张战斗后,部队所带干粮吃完,战士们两三天粒米未进。吴师孟主动请缨,带了几名战士突破敌人的重重封锁,每个人背了一大包牛肉回来,补充了战士们的体力。经过浴血战斗,吴师孟和极少数战友突破敌人的重重包围,到达江北抗日根据地。

皖南事变发生后不久,新四军第二师为了加强武器装备的生产和供应,决定建立军工部,吴师孟调任军工部部长。9月,吴师孟率军工模范吴运铎等到达淮南,在高邮县金沟区平安乡(今金湖县)白手起家,筹建兵工厂,吴运铎任厂长。没有原料,他们就到乡下挨家挨户地收集木炭、废铜烂铁,还四处刮土硝,不放过任何一个获取原料的机会;没有厂房,他们就充分利用老百姓的房子,经过简单修缮和改造,将其变成生产车间。在吴师孟的带领下,大家齐心协力,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建立了一个拥有150多名工人的兵工厂。

兵工厂建成后,吴师孟又全身心地投入生产工作。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兵工厂开始制造子弹、手榴弹、迫击炮弹等武器弹药。月产子弹2500发、手榴弹600枚、迫击炮弹66发。这些武器弹药被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及时补充了部队的装备,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为此,吴师孟、吴运铎受到了中央军委和军部的嘉奖。

由于多年辛劳奔波,吴师孟积劳成疾,得了严重的肺病,不幸于1942年8月在盱眙县病故,终年43岁。吴师孟病逝后,新四军第二师特地召开追悼会,由新四军副军长张云逸致悼词,高度评价了吴师孟为抗日救国所作的巨大贡献。吴师孟的遗体就地安葬在旧铺镇(现黄花塘镇)蔡田和林场交界的坟地,后迁至三墩小学附近。1983年,吴师孟烈士墓迁至蔡坝烈士陵园。2016年,吴师孟烈士墓移葬于盱眙县烈士陵园。2014年9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吴师孟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记 者 徐 薇 通讯员 何东兴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