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把粽叶捋顺,然后填糯米、包馅料,叶子可得裹紧了,扎上绳子就包好了。”
“爸爸,我们为什么包这么多的粽子?我都吃不完啦!”
“闺女,这些粽子是送给解放军叔叔的,快来帮爸爸妈妈多包几个。”
“等你长大了,也要记得端午节给解放军叔叔送粽子哟。”
“好!”
这是十多年前的端午节前夕,一个小姑娘和父亲的对话。当年的小女孩,如今已到而立之年,始终记着当初的承诺。
一年一端午,一岁一安康。今年的端午节,陈之和父亲陈长青又带着一家人亲手包的粽子如约来到驻盱各部队,将各色馅料的粽子一一端上官兵们的餐桌。
伴着阵阵粽香,熟悉的场景每年上演,陈之脑海中浮现了这些年在拥军路上的点点滴滴。
盱眙县地处苏皖交界,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素有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陈长青从小生活在这片热土,深受革命精神的熏陶。2006年起,陈长青自发在端午节、中秋节为驻盱部队官兵送去粽子和月饼,如今已是第19个年头。彼时的陈之还不明白父母为什么要包那么多粽子、准备那么多月饼。直到有一年,父亲在端午节带陈之去给驻盱官兵送粽子,路上跟她讲着解放军抗洪抢险、抗震救灾时勇往直前的英雄壮举,告诉她:“战士们离开爸爸妈妈来到盱眙保卫我们的家乡,多么辛苦、多么思念亲人。过节时为战士们送去粽子和月饼,就是让他们把这儿当成家,安心服役、扎根军营,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多作贡献。”
从此,军人这一伟岸的形象深深印在陈之的脑海中。陈之每年都要跟父亲一起给驻盱官兵送粽子、送月饼,尽绵薄之力来表达自己对军人的敬佩之情。
长大后的陈之在外求学、工作,更加感同身受军人这一特殊群体长期驻扎在异乡,每逢佳节会更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她希望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让驻盱官兵感受盱眙人民的爱心、热心。
2018年,陈之成为盱眙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人事仲裁院的一名工作人员。她认为,自己更加有能力、有基础、有责任将父亲坚持的拥军工作真正继承和发扬。
一次给武警官兵送月饼时,陈之了解到,每年都有部分官兵退伍回乡就业、创业,难免会遇到一些涉及法律咨询、权益维护的问题。陈之是法律专业出身,2023年,为了更好地服务军人,她主动作为、大胆创新,开设了“拥军法律讲堂”,以劳动法律法规宣讲为主线,针对军人群体常见的法律问题,如权益维护、退役安置等进行专题讲解,帮助军人了解自身权益,增强法律意识。同时,她免费为军人军属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解答关于劳动合同、社会保险、福利待遇等方面的疑问,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父女二人的拥军事迹逐渐传开。如今,这对父女已经走过19年的拥军之路,他们的坚持和奉献赢得社会的广泛赞誉。陈之被授予淮安市“最美拥军人物”、盱眙县“十佳最美双拥模范”等荣誉称号。
■通讯员 朱冬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