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日常开车出行时,轮胎为何能支撑起如此重的车身?其实,在轮胎的内部世界里,藏着一款高技术产品——“钢帘线”。
想想看,把钢丝线材从直径5.5毫米拉到0.15毫米细,然后把这些细丝放进加热炉,使金属在600℃高温中完成奥氏体到索氏体的“变身”,变不好“粉身碎骨”,变好了就成为轮胎里大展身手的“孙悟空”,像不像现代化的太上老君“炼丹”?下一步则是镀铜/锌,厚度必须精准控制在2微米,厚了不行,没法与橡胶“亲密粘合”;薄了也不行,安全系数不够。对于这些技术,中天钢铁集团(淮安)新材料有限公司掌握得妥妥的。
中天的产品涵盖从家用汽车到重型卡车等车辆的轮胎钢帘线,可以说是钢帘线行业的全能选手。中天的产品不仅技术过硬,还“量大管饱”。目前,企业产品单厂年产量为24万吨到28万吨,销售额占据国内市场六分之一份额。如果企业全部投产的话,钢帘线加胎圈丝产量将占国内的半壁江山、全球的三分之一,妥妥的“行业担当”。
中天钢铁集团总裁助理,中天钢铁集团(淮安)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陈军召日前接受记者采访,为我们破解隐藏在轮胎内的技术密码。
20年前,这项技术被国外垄断,世界市场被比利时一家企业占据。但中国的民营企业家有办法——请专家来指导,一点点抠参数。钢帘线生产,拉丝、加热、镀铜/锌是“拦路虎”,陈军召回忆,研发团队无数次守在车间,调温度、测厚度,反复试错,大量收集数据,逐渐掌握了窍门。
如今,中天结合大数据与AI建模,拉丝、镀铜/锌等环节已经实现自动化,工厂里机器人来回穿梭,只有少量技术人员在智能化监控中心的电脑上监控微调。从依赖外援到自主创新,中天在突破技术壁垒中,走出了一条从“跟跑”到部分“领跑”的逆袭之路。
中天的发展理念,既有技术的持续革新,亦有企业与地方共同的“谋篇布局”。“我们中天是有家国情怀的企业!”当江苏号召苏南苏中苏北共同发展时,中天积极响应,目前三厂布局已经铺展开来。企业内部,依托钢铁主业,在自主生产母材、研发高碳钢时,别人还在找原料,中天已经能快速调配。“生产UT级钢帘线需要90号钢,我们自家的产线就能‘定制’,成本和研发效率领先同行。”在与地方协同发展上,企业与地方同频共振、共生共荣。“运河水运成本比陆运低70%,我们从常州水运材料到淮安,制成品即可车载北上山东,是现代版的‘南船北马’。淮安工厂挨着韩泰、库比森等轮胎厂,送货半小时以内即达,物流成本极低,产业链集群越抱越紧。”陈军召说,从生产到区位布局,企业实现了极致高效。
谈及企业在淮安的发展历程,陈军召说,2022年1月进驻淮安,2023年1月第一件产品下线,2024年5月27日举行面向全球的开业庆典,这种速度让人惊叹。其中有几件小事令他十分感动:一是今年新春第一会,他到了会场才发现自己的座位被安排在主席台,让他深深地感受到被尊重;二是运河闸口拥堵影响货运,他上午请求政府协调,下午相关部门就赶到企业对接办理,让他感受到无与伦比的高效;三是去年11月,当地政府送了一束花给他,他这才想起当天是自己的生日,让他感受到浓浓的温情。
三件小事里,藏着淮安对企业发展的用心呵护。在这呵护中,企业与地方同频共振、携手共进。
从“跟跑”到部分“领跑”,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天不断追求卓越、勇于迎接技术变革的精神。
今年,中天数据中心建成后,全流程数据化管理将更加智能,数据中心变成“超级大脑”,指挥企业生产出依靠大量数据测定的产品。未来,企业将联合华为、中国移动等,实现数据的云端存储、工业生产的云端控制,真正迈入工业革命4.0时代。“我们希望成为行业内的标杆企业,虽然有难度,但我们相信可以做到,也愿意为此不断努力。”陈军召说。
■记 者 金海洋 刘志钧 梁 伟 郑国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