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访谈 > 科技点亮田野梦——记“90后”“新农人”范晓雪

科技点亮田野梦——记“90后”“新农人”范晓雪

发布时间: 2025-08-09 12:53  关注度:226  来源:淮安日报  作者:佚名
导读:在清江浦区唐桥村的稻田里,两架植保无人机正在进行农药喷洒作业。“90后”“新农人”范晓雪手持智能终端,实时监测500亩农田的各项数据。这位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的年轻人,用3年时间探索出“一人管理五百亩”的现代农业管理模式,用实际行动回应了“读大学回来种地不是白念书吗”的质疑,让数字农业在淮安田野展现出蓬勃生机。

在清江浦区唐桥村的稻田里,两架植保无人机正在进行农药喷洒作业。“90后”“新农人”范晓雪手持智能终端,实时监测500亩农田的各项数据。这位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的年轻人,用3年时间探索出“一人管理五百亩”的现代农业管理模式,用实际行动回应了“读大学回来种地不是白念书吗”的质疑,让数字农业在淮安田野展现出蓬勃生机。

一粒种子的萌芽

1991年出生的范晓雪,童年记忆里满是爷爷奶奶弯腰劳作的身影。“他们总说‘多收点粮心里踏实’,可累得直不起腰的模样,让我暗下决心要让种地变轻松。”2022年,这个念头催生出雪卉农业专业合作社,500亩流转土地成了她的试验场。

范晓雪回乡种田的举动却受到了家人的质疑。“读完大学还回来种地,这书白念了!”父母这样说,亲友也说“姑娘家别遭这风吹日晒的罪”,范晓雪没争辩,而是带着家人去看规划好的田块:“科学种植能让亩产增收20%,成本还能降三成。”当旋耕拖拉机、无人植保机陆续开进田间,新技术改变了祖祖辈辈的农耕模式,当金粳818水稻比传统品种亩均增产百斤,父母由反对变为支持,如今常来合作社帮忙。

科技重构种田逻辑

“以前凭经验,现在靠数据与新技术。”范晓雪的手机里安装有气象监测、病虫害诊断App,无人机可以精准高效施肥。“时代变了,农耕方式也在变,新农人必须采用新技术,有新武器才行。”

科技选种是农业增产的关键。范晓雪对作物品种特性熟稔于心,无论是西农系列小麦的籽粒饱满度,还是金粳818的抗病性,她都掌握得十分透彻。但她的经验不止于此——她运用无人机精准施肥、喷洒农药,确保田间管理均匀高效;同时发挥自身会计专长,精细核算种植成本与收益。她认为:“新时代的新农人,必须具备综合能力,掌握新技术、新知识,这是现代农业经营者的必备素质。”

她的科学管理成效显著。合作社成立仅两年,年产粮食53万斤,最好的地块比普通田块亩均增收500元。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农业专业知识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

让更多人分享科技红利

作为唐桥村村委会计,范晓雪算得最精的是“共同富裕账”。合作社常年吸纳周边农户务工,人均年增收8000元。她曾带着无人机为村民做实验:“同样的地块,科学植保能增产20%。”刚开始农户觉得新技术“花里胡哨”不实用,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户跟着她学用智能设备。

范晓雪计划引进烘干技术,打造自己的稻米品牌。在她的500亩试验田里,稻浪翻滚间,不仅有金色的收成,还有年轻人用科技改写的乡村未来。

■记 者 金海洋,通讯员 靳 凯 王炳前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

新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