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9年踏上讲台,从班主任到校长,36年间,韩旌平始终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初心。2017年,她接过沁春路小学筹建重担,在未竣工的工地上带领团队日夜攻坚,确保如期开学。如今,该校已斩获53项省、市、区级荣誉,师生获奖超2000人次,并被《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216次。她用坚守书写着教育者的担当。
文化立校:铸就“沁春”育人魂
立足淮安深厚人文底蕴,身为沁春路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的韩旌平带领团队深挖“沁春”内涵,构建“沁春文化”体系:以“沁人心脾、春风化雨”为育人理念,打造“沁心”儿童德育课程与“沁润”教师发展课堂,确立“让每个人朝向生命的美好”办学愿景。她主持的“构建德行濡染式‘沁心文化’的实践研究”获批淮安市学校统领性课题,将周恩来故乡的红色基因与校名中的生机意涵相融,形成独特的校园精神符号。这种文化浸润让新建校快速凝聚起育人共识,为学校发展注入持久动力,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
育人为本:深耕课堂与德育
“教育的本质是让每个生命绽放。”韩旌平聚焦课堂改革与德育实践,双向发力培育全面发展的学生。
课堂上,她推动“融学·沁润”生本课堂研究,以“组内教研课+学校大教研课”为抓手,每学期深入课堂指导教师授课100余节,通过青年教师赛课、基本功比赛淬炼师资。学校创新“X+1”课后服务模式,开设基础、拓展等四类课程,连年举办读书节、数学文化节,扎实落实“双减”政策。她深耕学段衔接,主持市内涵培育项目“生命拔节:小学生幼小衔接课程基地建设实践”及省规划课题,联动幼儿园及中小学开展联合教研,为学生长远发展铺路。
她以“沁心德育”为品牌,通过“春芽好习惯”培养课堂礼仪、提升学生文明素养;结合淮安红色资源,开展“周恩来故事讲堂”“漕运文化研学”等活动,组织学生走进纪念馆厚植家国情怀,让品德养成如春风化雨。学校自护情景剧获市一等奖及优秀剧本奖,志愿者团队荣获区级表彰。
团队聚力:打造育人先锋队
面对平均年龄不足28岁的教师团队,韩旌平以甘当铺路石的姿态带动教师成长。她带头每日练习钢笔字、粉笔字,推进“苦练基本功”行动与“教师阅读工程”,用自身行动树立标杆。近年来,她主持6个省市级课题,在区级以上平台开展专业讲座20余次,手把手指导青年教师磨课研课,助力团队在省市级赛事中屡创佳绩。依托市“四有”好教师团队与教师发展基地,她搭建多元学习平台,让校园成为教师成长的精神家园。一批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教学骨干,为学校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36年教育生涯,韩旌平从工地建校到品牌立校,用耕耘诠释初心。正如她所说:“教育是慢的艺术,需要用热爱与坚持,等待每朵花绽放。”这份坚守,仍在沁春路小学的晨光里续写新篇。
■记 者 吴海涛,通讯员 陈丛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