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泽区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主任王贵玲,从医十余载初心不改。大学毕业时,她放弃城市发展机会,毅然回到家乡扎根基层,以精湛医术服务群众。多年来,她潜心钻研针灸技术,推动科室建设,用仁心仁术赢得患者广泛赞誉。
“80后”王贵玲是土生土长的洪泽人。2002年,她怀揣从医梦想顺利考入天津中医药大学,主修针灸推拿专业。经过本科的扎实学习后,她考入上海中医药大学继续攻读硕士学位。2010年硕士毕业时,王贵玲本有机会留在上海的大医院,但她毅然决定回到家乡,成为洪泽区中医院针灸推拿科医师。“洪泽是我的家乡,我想把家乡的老百姓服务好。”王贵玲坦言。
从医十几年间,王贵玲在针灸康复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从住院医师到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从科室骨干到针灸康复科主任、洪泽区名中医,职称、职务的变化可以清晰看出她专业能力的持续精进。今年6月,王贵玲获得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博士学位,成为全区针灸康复领域当之无愧的领军者。“长达五年的博士研究生求学之路,确实是一段充满艰辛的历程,但想到能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更好地服务患者,我就感到很值得。”王贵玲说。
作为针灸康复领域的专家,王贵玲在临床治疗中形成了独特的诊疗体系:针对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及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病症,她创新性地将圆利针、刃针与传统针法、灸法有机结合,进行治疗;面对中风后遗症患者,她采用针灸与汤药联用的方式,治疗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和吞咽障碍;而对于失眠、耳鸣、面瘫、面肌痉挛以及更年期综合征等病症,她同样能通过针药结合的特色疗法取得显著疗效。
2024年3月,张先生在出差途中突发脑梗死导致昏迷,经当地医院抢救后虽脱离生命危险,却遗留了右侧肢体偏瘫、大小便失禁及言语功能障碍等后遗症。其家属听说洪泽区中医院针灸康复科效果不错,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转院过来治疗。接诊后,王贵玲带领团队为张先生制定了针灸治疗和康复方案。经过普通针刺、小针刀、低频电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及言语训练、偏瘫肢体综合训练等系统性康复训练后,张先生恢复良好,患者及家属对疗效十分满意。
76岁的沈大爷,上个月突感面部不适,影响日常生活。在子女的推荐下,他慕名来到洪泽区中医院针灸康复科求诊。王贵玲为他诊断后,确诊为面部肌肉痉挛,决定用普通针刺的方式治疗。由于疗程较长,王贵玲特意悉心叮嘱沈大爷要放宽心、有耐心,定期来治疗。“治疗几次后,现在脸上明显轻松多了,不像之前那么紧了。”沈大爷说,“王医生特别细心,对患者很关心,我们对她是既满意又感谢。”
作为洪泽区中医院针灸康复科的学科带头人,王贵玲在奋战临床一线的同时,积极带领科室开展学科建设,创新探索更高效的治疗方式,打造实力更强的专业科室。
2017年,王贵玲主持了神经康复一体化治疗项目,针对中风患者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不同的临床特点,研究针药结合的中医特色治疗;2018年,她带领团队开展重症康复技术探索,参与申报《早期床边系统化康复训练对重症神经损伤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影响》《早期肺康复联合电针对重症机械通气患者CCR、CMAP与膈肌厚度的影响》等课题;2019年,她参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与洪泽区中医院的合作项目,共同研究肌肉骨骼疼痛的精准化康复治疗技术,中大康复医学中心洪泽分中心落户洪泽区中医院;2023年,洪泽区中医院康复科成为江苏省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
王贵玲还带领团队在传统针灸疗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探索,成功将中医针灸技术拓展至医疗美容领域。“我们已经尝试通过埋羊肠线实现减肥瘦身、以针刺法除皱祛痘改善皮肤健康状况。我们希望充分发挥中医优势,为更多人带来健康和美丽。”王贵玲说。
■通讯员 薛 伟 严荣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