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新闻 > 木工周长奎: 毫米间的坚守 热浪里的匠心

木工周长奎: 毫米间的坚守 热浪里的匠心

发布时间: 2025-08-07 15:39  关注度:221  来源:淮海晚报  作者:佚名
导读:双手推着木板缓步向前走,机械锯齿与木料摩擦发出刺耳的“刺啦”声,木屑像雪花般飞溅,看不清周围的环境,空气中飞舞的木屑有几片被汗液粘在了脖颈上……这是60岁的木工周长奎的日常。最近,他接到一个五楼毛坯房的装潢单,做工时的窗户全部敞开着,但吹进来的风裹着热气,并不凉快。

双手推着木板缓步向前走,机械锯齿与木料摩擦发出刺耳的“刺啦”声,木屑像雪花般飞溅,看不清周围的环境,空气中飞舞的木屑有几片被汗液粘在了脖颈上……这是60岁的木工周长奎的日常。最近,他接到一个五楼毛坯房的装潢单,做工时的窗户全部敞开着,但吹进来的风裹着热气,并不凉快。

这个五楼的装修单,主要是安装吊顶。他利用机械锯齿制作的正是吊顶用到的龙骨木条。“每根木条的宽度和长度必须精确到毫米。”说着,他蹲在地上,习惯性地用膝盖顶着木料,这样下锯更稳,隐约能看见汗湿的背心紧贴在佝偻的脊梁上。

锯好的木条要送上房顶固定。“你看这个转角。”他指着刚固定好的木架说,“要用斜切45度的榫卯,这样受力才均匀。”吊顶基底哪怕出现一丁点误差,都会导致石膏板接缝不平、灯具安装错位,严重时可能引发整体变形。周长奎踩在人字梯上,一只手扶住冲击钻,另一只手托举木条,他的手臂因长时间托举微微发抖,但动作依然稳当。冲击钻的震动让他的虎口发麻,但他已经习惯了这种触感。

“现在年轻人都不愿学这个了。”休息时,周长奎在通风口吹了一会风,谈起往事,他的眼睛亮了起来。刚从学校毕业,他便跟着家里亲戚学做木工。那个时候他最拿手的就是做八仙桌,“做八仙桌最讲究‘桌脚落地稳’,每块木板斜接的角度要分毫不差,不然用久了容易翘边开裂。”周长奎侃侃而谈,年轻时他做的八仙桌都是用二八大杠自行车运到外地去卖,桌面对着桌面,上面再架一个,一次至少运三张。“有会摆放的人能一次运四张桌子。”周长奎说。

如今全屋定制流行,需要木工的地方少了,但周长奎依然坚持把事情做好。他随身带着个小本子,上面记满了各家各户的尺寸和要求。“干一行就要精一行。”他说着翻开本子,指着一处修改痕迹,“这关系到人家日后生活的质量。你看这家,因为改了设计方案,我得重新计算承重。”

现在周长奎带着两个徒弟,三人团队两三天就能完成一户的木工活。“后面还有六七家在排队。”周长奎语气里带着自豪,“前不久有户人家专门请我去装一个嵌入式的柜子,说是好几个木工没装好,我去一琢磨就解决了。”

下午三点,阳光正毒。周长奎站在梯子上固定最后几根木条,有汗珠沿着脑后的发缝缓慢流出来,但他的注意力全集中在手中的木料上。那些藏在吊顶背后的毫米级精度,正是他这大半辈子的手艺见证。

■记者 徐薇 高婷婷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