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日,淮安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淮安日报社好人好报工作室联合主办的“寻文史脉络 看美丽家乡”——“志游淮安”地情文化公益行首期活动圆满举办。面向社会招募的25组家庭作为本期“体验官”,跟随文史专家,踏上了一场充满趣味与收获的旅程。大家在沉浸式学习中感受淮安地情文化的魅力,于行走间成长,在公益活动中学会感恩。
当日早上8点半,50余名“志游淮安”地情文化公益行首期活动“体验官”准时集结,登上了开往本期淮安文史之旅的大巴车,一场沉浸式学习由此开启。大家一起寻访万雅奇石陶瓷博物馆、淮安市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大云山汉王陵博物馆、盱眙地质博物馆、象山国家矿山公园等地,沉浸式感受淮安地情文化的魅力。
首站来到位于淮安区河下古镇的万雅奇石陶瓷博物馆,作为我市第二家完成备案的非国有博物馆,其建筑风格清新典雅、古色古香,让“体验官”们眼前一亮。历史文物、名人字画及各类奇石、陨石等2000余件馆内藏品,让大家不由自主地惊叹。在大云山汉王陵博物馆——以西汉第一代江都王刘非的王陵遗址为展示主题的遗址类博物馆,大家仿佛穿越时空,走进了西汉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漫步象山国家矿山公园,大家知道了昔日的大矿坑如今有个好听的名字——象山大峡谷,明白了峡谷中的水为何如此蓝,原来,潭中金属和矿物盐含量丰富,溶于水中,从而呈现出美丽的蓝绿色。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车上的文史专家,车下的专业讲解员,让我们从中学习了很多知识。”14岁的马子雯是一名初中生,本次活动不仅让她更多地了解了自己的家乡,还结交了几名新朋友。
“我们庄严宣誓: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当孩子们参观完淮安市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后,现场的庄严宣誓让所有人印象深刻。
“满满的氛围感和仪式感,让孩子们通过这样代入式体验,更加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聆听着铿锵有力的宣誓,与孩子同行的家长表示。许多第一次走进淮安市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的孩子和家长,不仅学习到了航天科技、国防体验、法治人文、名城地理等知识,心灵上更是得到一次洗礼和成长。11岁的谢子轩、谢子怡兄妹俩与父亲一起参加活动,爸爸谢建淮坦言,带着孩子在实境体验中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在专业讲解老师的带领下,孩子学得更加详尽、透彻。
“作为一名淮安人,我要建设好我的家乡!”12岁的小姑娘王言蹊通过活动了解了淮安的历史文化,亲身体验美丽的自然景观。王言蹊的妈妈吴晓琳是一位来自河南的新淮安人,在淮十多年,她见证了淮安的发展变化,也带着孩子去过淮安的很多地方。然而,本期“志游淮安”地情文化公益行活动中参观的所有场馆,却是她第一次带孩子来。在她看来,淮安的文化底蕴深厚,许多地方都值得去看一看、走一走。“作为一名新淮安人,已经扎根在这方土地上,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更加了解这个地方,也愿意为这个地方的发展献一份力量!”吴晓琳表示。
一路下来,大家收获满满,更感恩于心。
“参观了一天,感觉很开心!”14岁的曹云翔是团队中个头最高的男生,对历史比较感兴趣的他,在暑假中已经看了很多历史书籍。这次看到本期“志游淮安”地情文化公益行活动招募消息后,第一时间报名参加。
“感谢活动组织方,为孩子们提供了一次接触自然和社会的难得机会。”在返程路上,小学生刘昱铭的爸爸分享着自己心中最想说的话。10岁的刘昱铭第一次跟着爸爸参与“志游淮安”地情文化公益行活动,心情激动不已:博物馆的石头很漂亮、象山公园的水很蓝……在盱眙地质博物馆,陈列的大量实物、标本、模型等,以及声、光、电等多种表现手法,让孩子们走进了探索宇宙浩渺、地球奥秘、生命进化、矿物形成和地质环境保护等知识领域。刘昱铭爸爸还惊喜地发现,孩子原来对地质文化如此感兴趣,这为自己今后进一步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提供了一个新方向。
“感谢叔叔阿姨们组织了本次活动,作为一名淮安人,我应该多了解淮安的历史和文化。”11岁的金芙琳跟着62岁的爷爷一起踏上“志游淮安”地情文化公益行活动的大巴车,活动结束后,她道出了心中的最大感受。而一旁的爷爷,更是由衷地感谢活动组织方能够为大家带来这场有意义的活动。“作为一名淮安本地人,在一天行程中,与孩子们相互学习,学到了很多之前自己不知道的知识。”金爷爷开心地说。
■记者 秦艳艳,通讯员 李静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