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8年2月,共产党在淮安县(今江苏淮安市淮安区)领导人民掀起了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武装暴动。因这次暴动的指挥部设在北乡横沟寺,所以史称“横沟暴动”。横沟暴动标志着我党第一次以公开的战斗姿态出现在苏北平原上,推动了苏北革命高潮的到来,在江苏现代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
暴动地点选定淮安横沟,是淮安钦工镇的一个村名。东与董庄、紫码交界,南与贾庄毗邻,西与大赵接壤,北抵乌沙灌区的北干渠,全村面积约六平方公里。关于“横沟”的来历,史无记载。据当地人世代相传,先有横沟,后有横沟寺,再后有横沟村名。横沟,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大沟,主要起泄放内涝积水的作用,可能是人工开凿。横沟寺,占地三十多亩,是江淮有名的佛地之一。它的具体始建年代已无法考证,据推测可能建于明末清初,已有三百年历史以上,该寺直到抗战初期仍保存完好,其后毁于战火。
横沟寺旧址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使国共两党由合作转为急剧分裂。同年8月7日,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总方针。
当时淮安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苛捐杂税沉重,地主、恶霸横行乡里,老百姓苦不堪言。那年月,军阀混战,匪盗猖獗,苛捐杂税,重如大山,民不聊生。淮境土瘠民贫,“淮安北乡全部都是旱田,土地非常之坏,负债农户竟高达85%以上”(《中共江苏省委对淮安北乡考察报告》),几乎家家负债,灶无半星火,家无隔夜粮,生活极为贫苦。在这样情况下,中共江苏省委秘密派遣共产党员来到淮安北乡横沟寺周边展开革命活动。1927年9月陈治平接受省委派遣,返回到家乡淮安。途经南京时,他介绍赵心权、厉石卿加入共产党。三人结伴回到钦工,在横沟寺成立中共淮安特别支部。这是淮安第一个中共组织,从此开启中国共产党领导淮安人民不懈奋斗的历史。
陈治平
赵心权
江苏省委为什么把暴动地点选在淮安北乡呢?中央政治局常委瞿秋白在《中国革命低落了吗》一文中说:
“江北淮安、泗阳也已经有几万农民群众起来,更多更广大的群众集合到共产党的旗帜之下。这里群众基础好,国民党执政苛捐杂税太重,激起人民义愤;马列主义思想在这里广泛传播,民心向党;党组织得到发展壮大;共产党组织抗捐万人大会,示威游行,声势浩大。”
为此,江苏省委派何孟雄、汤汝贤、黎明三人来淮安组织暴动。同年11月-12月,何孟雄受省委派遣,先后两次来到淮安,指导和推动淮安地区农民运动和党组织的开展,为组织暴动做了思想和物质上的准备:他们广泛开展政治宣传,办《萤火》杂志,建立农民协会,整编农民武装,锄恶惩霸。农民运动波澜汹涌,席卷北乡,极大地震慑和打击土豪劣绅和各种反动势力。此外,淮安横沟寺暴动中的妇女协会,会员们传唱《妇女解放歌》发动妇女。
12月下旬,在何孟雄等人指导下,中共淮阴特委在淮安县北乡横沟寺成立。淮阴特委的中心任务是限期组织以淮安北乡为中心的农民武装暴动,并改造发展所辖县党组织,使之成为适合于领导暴动的组织。23日,淮安县委在钦工镇北圩门外召开万人武装抗捐示威大会,陈治平公开打出中国共产党的旗帜,并当场撕毁国民党青天白日旗。这次斗争作为中共淮安县委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力量的生动检阅,是横沟寺农民武装暴动的强烈先声。
1928年2月9日,中共淮安县委获悉国民党淮安县政府将派兵镇压北乡农民运动,县委连夜召开紧急会议,于是决定立即提前在以横沟寺为中心的广大北乡地区进行农民暴动。何孟雄当时参与制定横沟寺暴动的策略和方法,由于大雪阻隔,未能及时赶到现场。会上成立暴动指挥部,陈治平任总指挥,赵心权任副总指挥。
2月10日傍晚,大雪纷飞,铺天盖地。一面鲜红的镰刀锤头的旗帜呼啦啦竖了起来。暴动群众1000多人聚集在横沟寺,暴动队伍冒着刺骨的寒风,举着斧头、镰刀图案组成的大旗,不顾风雪吹打,只见陈治平站在大庙台阶上,意气奋发地向农民们讲话:“农民兄弟们,到了暴动的时刻了!国民党反动派、地主老财逼得我们再也活不下去了!我们必须拿起武器跟他们干到底,才有活路!跟着共产党,一起暴动......”如潮的手臂举起来,黑压压的遮住了天。谷大涛把一尺多长的红布条子系在膀子上,告诉大家,都系上红布条子作为标记,暴动的口令是“开始暴动”!
一声令下,他们连夜开始行动,兵分三路收缴紫马周、大赵庄、宋集等地的地主武装枪支100多条,并烧毁地主手中的地契、租约和借据等。2月11日清晨,横沟寺小学门前挂起“淮安县苏维埃政府”“淮安县农民自卫军大队部”的牌子。随后,暴动队伍首先冲进大董庄,击毙大劣绅、庄团总董毓璠等人,逮捕恶霸地主陈步营。经过两天多的战斗,革命风暴席卷横沟寺附近大小村庄80多个。因这次暴动的指挥部设在北乡横沟寺,所以史称“横沟暴动”。横沟暴动标志我党第一次以公开战斗姿态出现在苏北平原上。清末秀才董鹏飞深受感染写下《七律·鹤顶格·横沟寺暴动大快人心》:
横世英才盖世雄,沟通民意快从戎。
暴徒虐政遭摇撼,动力勋猷显巨功。
大道已呈前进景,快车争逐北群空。
人人称快劣绅倒,心向征程背负弓。
1928年2月12日拂晓,国民党淮安县政府集中县警备队3个步兵连和1个骑兵队,分三路前来围剿。中共淮安县委当即决定,将暴动队伍也分成三路应战,终因敌强我弱最后失败。谷大涛在战斗中牺牲,章学廉在转移过程中被地主杀害,队员家属谷曹氏等惨遭枪杀,陈文荣等19人被捕人狱,淮安北乡陷于白色恐怖之中。
章学廉 、谷大涛
横沟寺暴动失败后,中共淮阴特委、淮安县委主要成员陈治平、汤汝贤、赵心权等转移到涟水,与涟水县委书记厉冰心相继前往上海,向中共江苏省委汇报了工作。同年3月,中共江苏省委作出撤销淮阴特委的决定,并派先期回上海的何孟雄为特派员,对横沟寺农民暴动进行实地考察,他撰写《江苏省委对于淮安北乡暴动的批评和建议》,该文件对淮安农民运动问题作详尽系统回顾和总结,肯定淮安县委成绩,同时指出其错误,并提出尔后工作方针。文件要求淮安工作的同志,要明确游击战争策略,采取积极态度,迅速恢复党组织,深入到群众中去,在继续工作与斗争中开辟胜利的道路。省委总结的这些经验教训,是十分深刻和宝贵的。
声势浩大横沟寺农民武装暴动,虽然在国民党反动派血腥镇压下失败,但它似霹雳一声惊雷响彻苏北。横沟寺农民武装暴动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之后,我党在苏北大地上打响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它为淮安乃至苏北地区农民革命指明方向,对推动淮安及周边地区农民革命斗争产生巨大影响。
为纪念横沟暴动,淮安市人民政府1989年在横沟寺原址树立一块纪念碑。碑体以砖为材料,水泥沙浆外粉刷,高2米、宽1.2米厚0.5米。碑文为:“中共淮阴特委、淮安县委诞生地,横沟寺农民运动暴动遗址。”另外,1952年,曾在横沟寺原址上,以横沟寺被毁后尚存的部分砖瓦材料,盖了6间房屋办起一所小学,当时取名“希望小学”,后政名为“横沟小学”。现横沟小学已迁别处。
1995年,横沟寺农民暴动遗址被辟为淮安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7月1日,反映打响苏北大地农民革命战争第一枪的横沟暴动历史陈列馆在楚州区(今淮安区)钦工镇横沟村的“横沟暴动旧址”上建成对外开放。陈列馆分为主馆和副馆两部分,建筑面积263平方米,按古建筑的施工要求,力求恢复原貌。主馆陈列横沟暴动的历史资料和文物,副馆为横沟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办公室和党员活动室。现已成为淮安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民道德教育实践基地和党员干部勤政廉政警示教育基地。
2019年,为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再次对该旧址进行翻新改造。2021年初,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为突出横沟是淮安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淮安县特别支部和中共淮阴特委、中共淮安县委的诞生地。淮安区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事业负责”的态度对横沟寺农民武装暴动纪念地及周边环境进行了全面整治提升工程,项目包括硬件设施提升和软件提升两方面。经过全面整治提升后的纪念地,以“江淮火种”为主题,寓意红色火种在淮安这块热土上播撒孕育点燃,生生不息。目前,纪念地整治提升项目已全部完成,今年6月初正式对外开放。
(作者简介:李颖,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毕业,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毕业,淮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曾先后获得“袁鹰文学奖”、第四届“青橄榄”文学奖;“淮响”第五届好文章,全球华语纪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诗词比赛优秀奖等。先后有文章多次发表在人民日报、学习强国、江苏新华网、今日中国、喜马拉雅、世纪风采(江苏省党史办主办)、北京新四军研究会、淮安日报等报刊媒体。文章来源:江苏方志)
下一篇:淮阴战斗英雄——徐佳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