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文史 > 前老庄阻击战牺牲烈士——血泪铸脊梁 忠魂映山河

前老庄阻击战牺牲烈士——血泪铸脊梁 忠魂映山河

发布时间: 2025-07-27 09:04  关注度:220  来源:淮安日报  作者:佚名
导读:前老庄阻击战从拂晓开始,一直持续到上午10时左右结束。这场战斗为第三区委机关和群众的安全撤离争取了宝贵时间。待我方其他地区的联防队赶到增援后,日伪军仓皇撤退。20余名联防队员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抗日壮歌,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民族脊梁,他们的忠魂永远映照着祖国的河山,熠熠生辉。

1941年7月,在前老庄阻击战中,前老庄两乡联防队20余名队员以血肉之躯抵挡600余名日伪军的突袭,用生命为区委机关和群众转移赢得了宝贵时间,他们的壮举将永远被铭记。

1941年5月,涟水发生土顽暴动,岔庙一带的抗日政府遭到反动势力围攻。几天后,新四军主力独立旅和淮河大队赶到涟水,平定了土顽暴乱。为了巩固抗日根据地,中共涟水第三区委号召各乡党员干部组织民兵联防队,与日伪反动势力作斗争。岔庙乡党支部书记兼乡中队长李庆余、金城乡党支部书记桑长珍积极响应,动员党员、抗日积极分子30余人成立两乡联防队,配备步枪6支,土炮、手炮10余门,常驻前老庄。

前老庄是第三区委所辖的前沿村庄,在时码至岔庙街的大路旁。庄前有地主家的大小两座枪楼,与王培坤伪化势力控制的桑庄相邻,战略位置重要,是地方民兵抗击日伪“扫荡”的前沿阵地。盘踞时码的王培坤部数次侵犯,均未突破前老庄枪楼,联防队成为其眼中钉、肉中刺。

1941年7月24日,蓄谋已久的王培坤带着600多名日伪军,凭借高粱地和晨雾的掩护向西突进,企图端掉驻岔庙北的第三区委机关。驻守前老庄的联防队巡逻哨发现敌情后立即报告。李庆余、桑长珍等人决定全力阻击,保护区委机关和群众,并作如下分工:李庆余率部分队员(含神枪手桑玉珍、李怀珍)登上前园西南角大枪楼阻击;桑长珍率部分队员和神枪手司玉珍守卫后大庄子,同时动员群众撤离。

偷袭的日伪军在土炮楼前遭阻击后,向群众大开杀戒,同时集中兵力合围土炮楼。伪军三次进攻均受挫,死伤多人,小队长张洪如被击毙。恼羞成怒的王培坤见强攻伤亡太大,便使出诱骗的招数。对此,土炮楼上的联防队员以子弹还击,双方僵持了3个多小时。

伪军见久攻不下,便运来柴草堆在炮楼下点燃,一时间浓烟烈火冲天。炮楼上的队员子弹耗尽,难以坚守,于是拼死突围。队员桑庆风从楼窗坠下,遭日军冷枪击中;李怀庆刚冲到楼底就被敌人击倒,牺牲前怀中还抱着一管空枪;桑玉珍眼见妻子和4个孩子在炮楼旁被敌人枪杀,父亲和妻弟也在大门外不远处被杀害,悲愤万分,再也抑制不住怒火。他跨出楼窗步上墙头,飞身跃到大门外的日伪军阵地内,拔出腰中仅有的一枚手榴弹,拉开导火索。一声巨响,他与八九个敌人同归于尽。

此时,桑长珍率领的守卫后大庄子的队员也在殊死战斗,他们分守在农家院,借墙头掩护打击敌人。经过4个多小时的战斗,打得伪军胆战心寒,还击毙了伪军小队长朱小八子,但终因寡不敌众被攻破。司玉珍后背中弹牺牲,桑长珍与敌人肉搏时被伪军刺刀刺死。除吴培信被抓后遭枪杀外,其余队员全部在战斗中牺牲。

前老庄阻击战从拂晓开始,一直持续到上午10时左右结束。这场战斗为第三区委机关和群众的安全撤离争取了宝贵时间。待我方其他地区的联防队赶到增援后,日伪军仓皇撤退。20余名联防队员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抗日壮歌,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民族脊梁,他们的忠魂永远映照着祖国的河山,熠熠生辉。

■记 者 徐 薇 通讯员 王 欣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