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文史 > 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在淮安留下的枪榴弹

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在淮安留下的枪榴弹

发布时间: 2021-07-23 08:50  关注度:5686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导读:​1951年10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专题报道《钢铁是这样炼成的——介绍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兵工功臣吴运铎》。抗战期间,“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吴运铎曾在淮安留下过光辉足迹。如今,淮安市档案馆珍藏的一枚长12厘米、最大直径5厘米的枪榴弹,就是吴运铎带领兵工厂战士们发明研制出的武器之一。

1951年10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专题报道《钢铁是这样炼成的——介绍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兵工功臣吴运铎》。抗战期间,“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吴运铎曾在淮安留下过光辉足迹。如今,淮安市档案馆珍藏的一枚长12厘米、最大直径5厘米的枪榴弹,就是吴运铎带领兵工厂战士们发明研制出的武器之一。

撑起根据地军火库

新四军军工生产与新四军这支队伍相伴而生。新四军二师的军工生产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华中敌后军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淮南抗日根据地最重要的军火供应来源。

1941年皖南事变后,吴运铎奉命转移至淮南抗日根据地。同年8月,新四军军部军工部副部长吴师孟率郭浩然、朱遵三、吴运铎等200余人到新四军二师,在盱眙县旧铺乡翟庄成立了二师军工部,下辖子弹、榴弹和修械3个厂。

吴运铎领导组建子弹厂,但子弹厂刚刚成立的时候,除了他和8名工人外几乎一无所有。在近乎原始的艰苦条件下,他们土法上马,收集木炭钢材、刮土硝,自制各种车床用具,对战斗缴获的样品进行分解研究,掌握构造原理与制造技术,不断试验改进,攻克一个个技术难关。

新四军二师的兵工生产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到1946年7月为止,二师军工部共建8个兵工厂,分布于盱眙、高邮、天长、来安等地。他们生产的手榴弹、步枪子弹、枪榴弹、炮弹、地雷、平射炮、山炮、轻迫击炮等装备,基本满足了前线的需要,为部队的发展和夺取抗日斗争的胜利提供了物质上的保障。

自研自制“新”武器

1942年春,新四军二师军工部实行精简整编,取消了军工部建制,3个厂划归五旅并成立五旅军工科。直到1943年8月,新四军二师军工部才得以重建。枪榴弹正是在五旅军工科时期研制成功的。

所谓枪榴弹,就是利用步枪发射一个小型炮弹。吴运铎和军工战士们接到这项任务后,收集了敌人的掷弹筒弹和各种迫击炮弹,研究设计图样。图画好后找材料、研究工具。他们将国民党打着“治淮”的幌子丢弃的铁棍锯断掏空,制成枪榴筒,像装刺刀那样套在步枪口部;再用铸铁制成形状像迫击炮弹一样的枪榴弹,装在筒里,利用没有弹头的步枪子弹的火药气体,把筒里的枪榴弹发射出去,具有射程远、威力大、制作简易等优点。

1943年8月14日,驻守南京的日军一个大队及伪军共700余人,到淮南抗日根据地“扫荡”抢粮。8月17日,这伙日伪军在今南京六合区的桂子山一带遭遇新四军二师五旅的迎头痛击。此次战斗中,“新式武器”——枪榴弹大放异彩,给敌人造成很大伤亡。

2010年,淮安市在开展革命遗址遗迹普查时,在新四军二师仙墩庙兵工厂发现了一枚没有安装弹药也没有安装引信的枪榴弹。2018年,淮安市档案馆成功征集到这枚枪榴弹。

把一切献给党的军工人

军工生产虽在后方进行,但也像前线打仗一样有流血牺牲。1942年,吴运铎在修复前方急需的炮弹时,雷管发生爆炸,他左手被炸掉4个指头,左腿膝盖被炸开,左眼晶体被炸破,几近失明,昏迷不醒十余天。

在研制武器弹药的过程中,吴运铎三次身负重伤,但他以钢铁般的意志,从死亡线上挣扎过来,又顽强回到战斗岗位。

1945年,二师军工部在试制水雷时,在场的军工战士全部被炸伤,其中一人牺牲。水雷最终试制成功并被及时送到了前线。这一年,二师军工部共有4人牺牲,10多人受伤。

正是靠着英雄先烈们付出的鲜血和生命,靠着他们英勇无畏、置生死于度外的精神,二师军工部才得以在战火中诞生、在战斗里成长,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吴运铎主持多项兵器科研工作,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军工人才。1953年7月,36岁的吴运铎拖着伤残的身体写下了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他在书中写道:“只要我活着一天,我一定为党为人民工作一天。”

■融媒体记者 刘 权,通 讯 员 李 洁 顾 文;来源:淮安日报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