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文史 > 70多年前,中共中央拟迁址两淮

70多年前,中共中央拟迁址两淮

发布时间: 2021-07-14 08:31  关注度:2848  来源:淮安日报  作者:佚名
导读:因为河流交汇,所以有了水上立交,这彰显的是枢纽地位。实际上,枢纽地位不止于此。连淮扬镇、徐宿淮盐、宁淮城际等铁路也在淮安交会。此外,淮安空港与连云港海港、徐州国际陆港形成互为支撑的苏北“物流金三角”,将是江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之一。

【身边】顺着302县道、沿着大运河而行,成片怒放的繁花、红色的慢行步道、整洁有序的岸线,令人心旷神怡,有种“极目楚天舒”的快意。大运河上,船只往来如梭,展现别样的活力。从九龙湖公园到淮安船闸,道路全线贯通,用手机拍摄,能够“一镜到底”。这是京杭运河淮安段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建设的显著成效。

淮安船闸旁,有座著名的水上立交。站在立交桥头远眺,上部航槽承接京杭运河南北航运,船队浩荡;下部自西向东沟通淮河入海水道,流水汤汤。作为亚洲规模最大的水上立交工程,实现了淮河入海水道与京杭运河各自独流。

因为河流交汇,所以有了水上立交,这彰显的是枢纽地位。实际上,枢纽地位不止于此。连淮扬镇、徐宿淮盐、宁淮城际等铁路也在淮安交会。此外,淮安空港与连云港海港、徐州国际陆港形成互为支撑的苏北“物流金三角”,将是江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之一。

【党史】淮安区东门大街附近的古藤园里,一棵树龄近300年的紫藤,见证着岁月变迁。

淮安区党史专家刘国章介绍,国共“双十协定”签订后,中共中央拟由延安迁至两淮地区。两淮地区,即现在的清江浦区、淮阴区、淮安区。

当时驻淮安城东南的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奉命为迎接中共中央机关进驻作准备,将城内相对保存完好的蒋公馆、丁家花园两处大宅修缮、粉刷一新,准备作为中共中央机关的办公场所。后因时局变化而搁浅。

“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就是当年蒋公馆的一部分。”刘国章告诉记者,蒋公馆位于现在的称娘桥以北、东长街以东一片。

古藤园就是当年蒋公馆怡园的一部分。怡园是蒋公馆中的花园建筑,园内有一棵树龄近300年的紫藤。“中共中央选择淮安,从历史上来看,交通便利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刘国章说。

【手记】树龄近300年的紫藤能保留至今,是淮安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缩影。当年,中共中央拟迁址两淮,区位重要、交通便利是重要因素。

当前,淮安正在推进“绿色高地、枢纽新城”建设。数据显示,截至“十三五”末,淮安铁路运营里程达263.9公里,比“十二五”末增加了163.4公里,徐宿淮盐、连淮扬镇铁路建成通车,宁淮城际铁路开工建设,淮安全面进入高铁时代,区域重要高铁枢纽地位基本确立是“十三五”时期交通运输发展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淮安航空货运枢纽建设已纳入长三角一体化、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等国家级规划。全市港口吞吐能力超亿吨,港口吞吐量在全省内河港名列前茅,是对接上海、太仓、连云港等沿江沿海港口的重要内河集散枢纽。京杭运河两淮段是全球最繁忙的内河航道之一,淮安船闸货物通过量突破3亿吨。淮安公路总里程达1.35万公里,位居全省第四,实现了县与县之间通一级公路、县与乡之间二级以上公路全覆盖。

打造“绿色高地、枢纽新城”,带来的不仅是出行的便利,更是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加速流通,淮安的明天,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融媒体记者 何 渊 陆春涛,通 讯 员 黄 洁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