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文史 > 从淮安走出去的著名学者季镇淮

从淮安走出去的著名学者季镇淮

发布时间: 2020-12-27 10:53  关注度:4178  来源:网络  作者:李正林
导读:季镇淮是我国著名的古典文学研究家、文学评论家,毕生兢兢业业,从事高等教育和文学研究事业。著有长篇《闻朱年谱》《司马迁》《来之文录》,评论《韩愈论》《近代散文的发展》《王国维古史新征讲义跋》,主编《中国文学史》《近代诗选》《历代诗歌选》等。

2018年1月,在北京的一个拍卖会红色文献专场上,一张季镇淮高中毕业证书引人关注。这张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颁发的毕业证书载明:“学生季镇淮系江苏省淮安县人,二十三岁,在本校高中普通科修业期满,成绩及格,准予毕业。”季镇淮高中毕业证书上有孙中山肖像,还有“江苏省教育厅印”“江苏省淮安中学钤信”两枚方型公印和一枚时任江苏省立淮安中学校长的“孙为霆印”钤印。

001.jpg

季镇淮(1913-1997),字子韦,一名正怀、字来之,1913年6月26日出生在淮安季桥乡普通农民家里。季镇淮13岁入当地名儒牛鼎元先生门下学习三年私塾。1929年,在淮安勺湖小学插入三年级,开始接受新式教育,因才华出众,后直接插入六年级。1930-1933年,在淮阴师范读初中课程。初中毕业后,家中本希望他尽快找个工作,但他渴求知识,要求继续读书,得到父母的支持。1933-1936年,在淮安中学读普通高中,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当年他已23岁。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他已无法继续学业。偶然在报纸上看到长沙临时大学招收战区学生的广告,他带着求知报国的信念,于1938年1月踏上去长沙求学之路,投考了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创办的临时大学西南联大国文系,1941年毕业。这期间得到闻一多、朱自清先生悉心关照。1941年10月,闻一多写信给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季君本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国文系,成绩卓异;近复投考本校研究院,亦以最优成绩录取。本所研究半时助教一职,以季君当之必胜所荷,爰为推荐。倘蒙裁可,仍希将聘书早日发下,以便转致,并分配工作,至为厚幸。”梅校长当日即处理并批示“照聘,月薪50元,校贴20元,政府半贴生活费按全发。”

此后,1942年8月和1943年8月,闻先生又为季镇淮聘任助教及续聘事致信梅校长,为他创造了安定的学术研究环境和条件。在那里,他刻苦学习,畅游古典文学史海,确立了学术研究方向,后入清华大学研究院读研究生,师从闻一多先生从事中国文学研究,1944年毕业。1946年到清华大学中文系任教,1951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2年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历任清华大学助教、中文系副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主任。他与朱自清等知名文化人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并在闻、朱的影响下,投身到以文抗日的激流中。1945年他加入民盟,连续任民盟中央多届委员、参议委员会常委。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他对这位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十分敬重与崇仰,自觉地担负起师长们没有来得及完成的研究使命,长期收集整理闻一多相关史料,出版研究成果。1985年成立了中国闻一多研究会,季镇淮担任研究会会长。

001.jpg

季镇淮是我国著名的古典文学研究家、文学评论家,毕生兢兢业业,从事高等教育和文学研究事业。著有长篇《闻朱年谱》《司马迁》《来之文录》,评论《韩愈论》《近代散文的发展》《王国维古史新征讲义跋》,主编《中国文学史》《近代诗选》《历代诗歌选》等。

关于季镇淮的名字,坊间传闻是他私塾先生起的,源自淮安城中名楼镇淮楼,有扼淮水泛滥之寓意。然季镇淮觉得此名不太好,遂取镇淮谐音自改为正怀。但在文凭、户口,乃至各种证件上,均以季镇淮登记。“正怀”却作为发表作品的笔名,并伴随他近半个世纪。

(本文作者:李正林,来源:淮海晚报)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