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涟水县黄营镇的广袤田野上,一位“新农人”用执着与智慧,在水稻种植领域书写着新时代农民的传奇。他就是涟水县长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加成。
创业维艰:在质疑声中起步
2015年9月,东南大学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王加成返乡创业,创办涟水县长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刚开始挨家挨户劝农户把土地流转出来时,多数农户直接摆手拒绝,甚至表示‘你能种什么地?能比我种得好?’”王加成回忆道。
他没有气馁,在村“两委”的支持下带头承包了88亩试验田,划分成44个对比试验区。刚开始,投入大、回报低,“入行三年穷”的俗语在他身上得到验证,但他咬牙坚持下来。“当时很多人不看好,但现在回头看,那些经历都成了宝贵的经验,为合作社扛住更大风浪打下基础,也提升了团队的韧劲和战斗力。”他说。
科技赋能:打造现代农业样板
如今,合作社种植面积达1500亩,年销售额达450万元。王加成非常重视科技的力量。在种植方面,合作社引入现代化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制定明确的操作规程,如每亩地插秧不超1.8万穴,有机肥施用量比例不低于30%。2024年,合作社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作业率达90%。在销售端,王加成注重品牌建设,合作社的“安东金穗”系列香米,以优良品质赢得消费者认可。
薪火相传:培育乡村振兴生力军
王加成认为,“新农人”应是懂技术、善经营、有情怀的现代农业从业者。“从事农业需要沉下心来,耐得住寂寞。”他建议“新农人”首先要扎根基层,深入了解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积累实践经验;其次要注重学习,不断掌握新技术、新理念,提升自身素质;再者要学会整合资源,加强与各方合作,形成发展合力;最后要坚守初心,牢记农业的使命和责任,在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贡献力量。
展望未来,王加成计划引入更多智慧农业技术,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培育优质品种。“农民需要不断学习,全面掌握各个环节的知识。”王加成说。这位稻香里的追梦人,正用汗水和智慧,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为美丽涟水添彩。
■记 者 金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