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新闻 > 鱼水情深“六连冠”,倾心培育“双拥花”,淮安推动双拥工作再上新台阶

鱼水情深“六连冠”,倾心培育“双拥花”,淮安推动双拥工作再上新台阶

发布时间: 2025-07-31 11:11  关注度:267  来源:淮安日报  作者:佚名
导读:4月23日,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宣读了关于命名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的决定,淮安市光荣在列。这标志着我市自2004年首获殊荣以来,成功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7月22日,在全省双拥工作会议上,淮安第六次捧回全国双拥模范城金字招牌。淮安这座流淌着红色血脉的英雄城市,以一以贯之的深情与行动弘扬军爱民、民拥军光荣传统,筑起军民团结的坚固长城。

4月23日,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宣读了关于命名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的决定,淮安市光荣在列。这标志着我市自2004年首获殊荣以来,成功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7月22日,在全省双拥工作会议上,淮安第六次捧回全国双拥模范城金字招牌。淮安这座流淌着红色血脉的英雄城市,以一以贯之的深情与行动弘扬军爱民、民拥军光荣传统,筑起军民团结的坚固长城。

淮安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绝非偶然。这背后,是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双拥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谋划推动的坚定决心和务实举措。多年来,我市大力弘扬光荣传统,筑牢双拥根基,聚焦“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崇高使命,紧贴“服务练兵备战”工作主线,凝心聚力,接续奋斗,在伟人故里、运河之畔谱写双拥工作时代新篇。

坚持高站位,构建双拥工作新格局。“一把手”示范引领。市领导常态化出席军政座谈会、慰问驻淮部队、参加“军事日”等双拥重要活动,协调解决双拥重难点问题。分管领导部署服务支持部队工作,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合力推动双拥工作高效落实。“一盘棋”统筹协调。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军地协同的双拥工作新格局,及时调整各级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军地互提需求、互办实事“双清单”机制。“一体化”整体推动。建成市、县(区)、镇(街)、村(社区)四级服务站点1678个,成立市、县爱国拥军协会11家,全市机关事业单位、教育医疗系统、大中型企业均配备专兼职双拥工作员,实现工作力量全覆盖。

立足高标准,提高部队打赢能力。“全方位”支持建设。连续26年开展军地互办实事活动,累计投入4亿余元,互办实事5000余件,重点支持驻淮部队进行作战技能培训、辅助训练器材和营房建设改造等,有效改善官兵训练生活条件,助力战斗力生成。“全链条”支前保障。高效发挥退役军人信息化平台作用,建立退役军人战备人才信息库,在全市成立多支拥军支前工作队,推进拥军支前实战化准备工作。全力配合部队完成军事演习、联演联训等任务,市军供站近年来圆满完成过境部队、入伍新兵多批次保障任务,高标准创建全国重点军供站。“全领域”军地共建。建立四联共建机制,广泛动员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社会化拥军组织等,参与“走边防看亲人”“情系边海防”“新兵守国老兵守家”等系列活动。圆满完成西藏高原边防一线“城连共建”任务,高标准建成边防连队文体活动中心、“铸魂”广场等项目,城连间跨越千里的情谊让两地军民深受鼓舞。

汇聚真感情,绘就精准优待新图景。精心谋好“后路”。深化拓展转业军官“师徒制”培养帮带模式,稳步推进优秀退役军人进校园助教部省试点工作,滚动实施“兵支书”“兵委员”培育工程,“三名工程”有力服务全市重大项目。连续4年率先全省完成1054名退役军人安置任务,促进自主就业退役士兵稳定就业率超过95%。暖心服务“后院”。联合市人社局、市妇联等部门构建随军随调军属全链条保障体系,开展军属专场招聘会、定制教培课程、提供就业指导、组织技能培训等,实现随军随调家属就业率100%。倾心关怀“后代”。落实军人子女教育优待政策,规范军人子女入学入园措施,开通边海防官兵子女随申随转随入“绿色通道”,全面推行使用军人子女教育优待资格证明信,高效完成军人子女优质入学等工作。真心保障“后方”。深入实施“护戎江淮”三年行动计划,以法为盾守护“最可爱的人”。全市增设13家“退役军人优待医院”,为退役军人和“三属”提供优先优惠就诊服务。建立“拥军联盟+”工作模式,动员社会力量搭建“尊戎江淮”优待关爱合作联盟。推出文旅、交通等五大类优待共108项,尊崇现役军人、尊重退役军人在我市蔚然成风。

紧贴新形势,激发双拥宣教新动能。宣传矩阵引领人。构建“报、网、微、端、屏”双拥宣传新格局,打造“双拥主题长廊”“军民共建示范点”等实体阵地,以全媒体矩阵加大宣传力度。主题活动感染人。以“幸福双拥”品牌为引领,开展“八一”军民联欢会、全市双拥文艺展演、双拥进基层文艺演出、军地青年联谊活动、送法进军营等主题活动。英烈精神激励人。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契机,推动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全民思政与国防教育基地。实施烈士纪念设施“质效提升年”行动,规范零散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以“寻访抗战老兵”“烈士亲友讲烈士故事”等形式,讲好淮安战斗历史,弘扬英烈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唱响团结歌,共谱鱼水情深新篇章。文明创建作表率。近年来,驻淮部队选派近百名官兵赴驻淮各大院校开展国防知识授课、爱国主义教育,常态化组织“军营开放日”活动,累计出动2500余名官兵,圆满完成20余万人次新生军训任务。危急关头当先锋。驻淮2支军医小分队、124支民兵应急分队主动承担疫情期间防控任务,部队官兵无偿献血26.94万毫升。圆满完成淮安马拉松现场安保等重大任务。爱民助民显真情。踊跃参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坚持对口援助3个经济薄弱村、4所乡村小学,累计实施乡村振兴项目20余个。利用节假日和“学雷锋日”等契机,自发组织到敬老院、儿童福利院开展义务劳动,组织医疗小分队为社区群众巡诊义诊、健康体检,累计送医送药近20万元,军民鱼水之情日益深厚。

站在新起点,淮安将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动双拥工作向纵深发展,不断巩固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军政军民关系,让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在淮安这片红色热土上薪火相传、永放光芒。

■记 者 蔡雨萌 通讯员 董竹伟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

新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