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让青年民警辅警在交通管理一线警务工作中既“留得住”又“干得好”?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高速公路三大队以“家文化”为纽带,创新推行“家园式”管理模式,通过暖心保障、精准培养、荣誉激励激活青年交警队伍“一池春水”。
暖心稳根基 坚守有温度
针对高速交警长期在户外执勤、与家人聚少离多的情况,该大队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入手,打造“有温度”的警营环境。
该大队在辖区五里牌、马坝西、铁山寺3个路面驻警点配备淋浴房、共享厨房等设施;为每辆巡逻车配备急救药箱、加热餐盒等暖心装备;在服务区警务站配备微波炉、折叠床,解决青年民警辅警吃饭难、休息难问题。“执勤后能喝上热茶、休息会儿,工作疲惫感减轻一大半。”青年辅警浦江源说。
该大队联合交警支队相关部门,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定期开设“减压工作坊”,在民警辅警勤务间隙设置“5分钟心理角”,引导他们通过正念冥想、情绪疏导释放心理压力;为长期值夜班的民警辅警配备睡眠眼罩、降噪耳塞等物品。
在重大节假日等重点时段,该大队通过警力资源综合分析研判模块,科学、规范、人性化选警、用警,保证青年民警辅警工作张弛有度,让他们以最饱满的状态应对各种用警需求,实现从“求量”到“提质”的转变。
培养强本领 干事有平台
今年以来,该大队紧贴交通管理实战需求,为青年民警辅警搭建成长阶梯,让他们实现从“被动学”到“主动练”的转变。对工作3年以下的9名民警辅警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实行“双导师”制,为每名青年民警辅警配1名技能导师和1名成长导师,前者教授查处违法、事故处理等专业技能,后者指导职业规划、与群众沟通的技巧。“我的技能导师教我快速识别假牌,成长导师帮我梳理职业目标,今年我已参与查处重点违法案件103起。”“00后”民警刘益铭说。
该大队将青年民警辅警培养与全警实战大练兵紧密结合,分层分类开展业务素质比武竞赛,着力提升执法办案、安全防护和应急处突等核心能力。今年以来,开展法制考试3场、廉政警示教育1次、执勤执法警务技能比武竞赛2场。经过培养,青年民警辅警人均处警时长缩短40%。同时,该大队以拓宽发展空间为目标,鼓励青年民警辅警利用业余时间开展自主学习、提升业务水平,并借助支队平台提供专业辅导,引导他们开展学习互助,营造浓厚学习氛围,打造学习型交管队伍。
荣誉聚合力 奉献有认同
该大队用“看得见”的荣誉体系,让青年民警辅警感受到被需要、被认可,以表彰奖励为抓手,积极挖掘“身边典型”,采取通报表扬、申报评奖等形式,让青年民警辅警看到鲜花、听到掌声、得到认同,自觉锤炼过硬本领,营造向上向善、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上次荣立个人三等功,我把照片发到家庭群里,家人特别自豪。”青年民警周志坤说。
该大队举办“警营集体生日会”“亲子联谊会”,开展“我和我的警队”主题征文活动,组建篮球、摄影等兴趣小组,让青年民警辅警在8小时外“找到组织”。“今年端午节我们和家在外省的同事一起包粽子,感觉就像一家人。”辅警陈治宇说。
该大队挖掘青年民警辅警中的先进典型,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激励队伍。青年民警王兴连续3年春运期间坚守岗位,被嘉奖后牵头成立“青年先锋队”,带领队员在节假日主动承担高速公路拥堵缓行路段的交通疏导任务。“身边的榜样最有说服力,我们也想成为照亮别人的光。”“青年先锋队”队员刘巍说。
从解决一件件小事到搭建成长大舞台,从温暖个体到凝聚团队,该大队“家园式”管理模式,把组织关爱转化为守护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强大动力,让青年民警辅警在有温度的警营里绽放有担当的青春。 (张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