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安日报讯:近年来,针对城区流动人口多、青少年犯罪低龄化等特点,涟水县涟城街道关工委推行“四个强化”举措,构建未成年人保护体系。2024年,该街道青少年违法犯罪人数降至11人,较2023年下降22%,预防治理成效显著。
强化组织领导,构建共治机制。将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列为“一把手”工程,与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同步推进。成立由党工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整合村(社区)干部、派出所、共青团、妇联、司法所、中小学等力量,构建“六位一体”保护体系。深化“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通过联席会议、联合督导等方式,推动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强化帮教管控,实施精准矫治。创新“一人一方案一专班”帮教模式,组建关工委、学校、家庭、派出所、社区“五位一体”帮教小组,吸纳“五老”志愿者参与司法保护、社会矫正等工作。通过进校园、进家庭等方式,准确采集、定期更新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对象活动轨迹、密切交往人员等信息。建立“日关注、周联系、月上门”动态跟踪机制,通过微信、电话、家访等掌握重点对象思想动态,针对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谈话教育、心理疏导,结合实际情况及时给予帮助,做实动态跟踪、定期回访工作,防止再次犯罪。2024年以来,11名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经过多方联合教育矫治和帮助有了明显转变,其中7人返校学习,4人就业,转化率达100%。
强化摸底排查,落实兜底保障。建立“进万户”动态监测机制,全面开展未成年人摸底排查,重点排查“三失一偏”(失学、失业、失管、行为偏差)及重大变故家庭未成年人,按照“一人一档”进行建档立卡、动态管理。落实特殊儿童社会保障政策,将符合条件的未成年人纳入救助保障范围,及时足额兑现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2024年以来,共为50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孤儿发放基本生活费88.68万元;为41人新办理未成年学生低保,发放低保金80.237万元;为14名残疾儿童办理“两项”补贴,为9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办理基本生活补贴,补贴金额达9万元。
强化宣传教育,筑牢法治根基。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宣传矩阵,通过居民微信群、法律讲座、LED屏等渠道,开展反电诈、防欺凌、交通安全等主题宣传30余场次。组织开展“法治宣传进校园”“青少年自护法律讲堂”等活动,剖析聚众斗殴、寻衅滋事等典型暴力犯罪的危害。创新“周末家”“六点半课堂”等社区托管平台,实现未成年人课余时段“社区带”。同步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引导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念。
涟城街道关工委将持续深化源头治理,聚焦思想道德建设、精准矫治帮扶等重点领域,推动形成“家庭监护、学校教育、社会协同、司法保护”全链条防护体系,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通讯员 刘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