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安日报讯:今年以来,涟水县涟城街道党工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通过找成因、抓项目、促增收,打响经济薄弱村“突围战”,确保经济薄弱村收入早达标、数量早清零。截至今年一季度,全街道9个经济薄弱村(社区)共新增增收项目21个,新增集体经济收入60.63万元。
深入摸排,找成因,定措施。全面把脉问诊。涟城街道党工委聚焦经济薄弱村成因,深入排查经济薄弱村党组织在社会治理、集体增收、群众致富、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任务中落实不到位等19类问题,一村一策,确保“突围战”措施有力有效。横向联动研判。压实各级各部门工作责任,结合村(社区)“两委”班子分析和日常调研督导等工作,联动纪工委、组织、政法、民政、信访、农经等部门,对44个村(社区)开展多轮全覆盖排查,排查出许官营等9个经济薄弱村。纵向督导评级。根据集体经济收入情况,精准定出薄弱等级,统筹制定前置增收措施,抢占经济薄弱村“突围战”制高点。
源头抓起,挺脊梁,强筋骨。群众富不富,关键看干部;支部强不强,根本在于“领头羊”。抓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涟城街道党工委聚焦村(社区)“两委”干部、后备干部、农村党员三支队伍建设,制定实施《涟城街道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质量提升方案》《涟城街道加强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制定34条工作措施,建立健全“储选育用管激汰”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体系,调整军民等社区党组织书记,配强经济薄弱村“两委”班子。抓结构素质提升。重点调整充实35周岁以下有创业激情、有带富本领的大专以上学历干部,建立“抓党建、促增收”主题轮训制度,组织村(社区)干部参与各类专题学习、外出观摩等,提高履职能力。抓干部储备扩充。抓住乡村产业振兴和集体增收重点,建立乡村振兴人才储备库,探索“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发现培养机制,强化经济薄弱村党组织人才培养,从返乡青年、乡贤能人、带富能手、退伍军人等群体中选育储备干部。抓党员作用发挥。大力推动“两个覆盖”向村(居)民小组等组织延伸,充分发挥党员在集体增收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因村施策,明思路,强破题。涟城街道党工委在深度梳理经济薄弱村19个具体问题的同时,一村一策制定24套整顿方案共93项措施,定期跟踪实施情况。挖潜力促增收。今年以来,许官营村通过盘活土地资源增收20多万元,二塘社区通过租赁鱼塘增收6万多元,莲花、引河两社区通过参与物业管理和兴办公司承接工程实现增收。上项目促增收。大力推行“书记工程”民生项目,林码村党支部通过投资600万元改造闲置村小学、建设烘干房和仓储实现增收,军民社区通过组建物业公司,打造红色物业促进增收。提能力促增收。用增收实绩选干部,及时调整集体经济增收措施不力、工作打不开局面的村(社区)干部队伍,着力增强“造血”功能。
■通讯员 刘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