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6日,“苏超”淮安对战常州的比赛现场,紧张激烈的赛事扣人心弦,而赛场内外一个特殊的存在,如同一束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每个人的心。
市残联与市文旅集团携手,将残疾人“美丽工坊”公益标识植入赛场广告宣传区。这个充满爱意的标识,成为赛场上一道独特的风景。这是“苏超”赛场首个亮相的残疾人公益广告,不仅为这场体育盛事注入了浓浓的人文温度,更像一把钥匙,打开了“美丽工坊”这个残疾人公益品牌通向更广阔天地的大门,让它走进更多人的视野。
比赛间隙,由残疾人精心制作的“美丽工坊”剪纸被赠予参赛球员。一幅幅剪纸作品,以淮安队队徽、常州恐龙为元素,栩栩如生、创意十足,将赛场瞬间化作趣味十足的“艺术竞技场”,充满动感与活力,让球员和观众们眼前一亮。
场外,“美丽工坊”产品市集热闹非凡、人头攒动。五彩斑斓的剪纸、精致小巧的香包、造型独特的养生锤等各类手工艺品琳琅满目,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选购。大家被这些饱含着残疾人匠心的作品所吸引,不时发出赞叹之声。
“美丽工坊”并非一夜成名,它有着深厚的背景和重要意义,是为让残疾人群体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而诞生的。2022年,由中国残联和全国妇联共同发起,各省市残联承办的“美丽工坊”项目正式启动,旨在促进残疾妇女就业增收,打造一个集手工传承、技能培训、产品加工、市场推广于一体的残疾妇女就业综合平台。
在淮安,“美丽工坊”已绽放光彩。今年4月的淮安马拉松赛场上,2万份“美丽工坊”非遗剪纸宛如精灵,化作流动的风景,其中展翅高飞的大鸾剪纸更是惊艳众人,引发全网关注。此后,来自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美丽工坊”的残疾女工的故事在当地口口相传。淮安大学生毕业典礼上,3200份饱含美好祝福的剪纸被赠予毕业生。如今,“美丽工坊”又亮相“苏超”,一步一个脚印走进大众生活,成为淮安一张温暖人心的公益名片。
一直以来,市残联在“美丽工坊”的运行上不遗余力,全心全意为残疾女工搭建实现梦想的舞台。一方面,以非遗代表性项目为核心,在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设立非遗大师工作室。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吴小琦精心设计出一系列富有创意的作品。从充满传奇色彩的哪吒剪纸,到养生锤、五彩粽、四叶草香包等,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残疾人工匠们的巧思与精湛技艺。这些文创产品线下线上销售都十分火爆,在市政务助残空间的无声咖啡店、社区残疾人美甲室、盲人按摩店等场所,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深受游客和居民喜爱,成了大家眼中的“香饽饽”。
另一方面,市残联拓展多元业态,打造更完善的就业平台。自2023年起,依托淮阴区长江路街道残疾人之家、开发区亿邦残疾人之家等,不断完善“美丽工坊”模式。淮阴区慈爱残疾人之家更是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采取“基地培育+品牌打造”模式,依托就业创业或培训基地,让残疾人创业团队以志愿服务方式打造品牌。在这里,21名残疾妇女成长为工匠,她们用双手创造出10000余件文创手工作品。同时,“信息共享+市场订单”模式为“美丽工坊”持续赋能,通过与多家单位合作,获得了大量订单,让残疾妇女们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的梦想,也让残疾人家庭充满了自豪感和归属感。
在“美丽工坊”中,残疾女工小李曾因为身体残疾而感到自卑和迷茫,但“美丽工坊”改变了她的生活。小李笑着说:“以前我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了,是‘美丽工坊’给了我机会,让我能学习剪纸技艺,用双手创造价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大家喜欢,我真的很开心,也找到了自信。”像小李这样的残疾女工还有很多,她们在“美丽工坊”绽放着自己的光芒。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开展残疾人“美丽工坊”手工制作、非遗剪纸等培训63期,培训474人次,带动52名残疾人实现灵活就业。这一个个数字背后,展现了残疾妇女们自信自强、感恩奋进的精神风貌,她们用双手改写自己的命运,完美诠释了自强不息的精神。
此次“美丽工坊”亮相“苏超”,是残疾人公益和文化、体育、旅游深度融合的一次成功尝试。它让更多人看到残疾人的智慧与力量,也让全社会感受到扶残助残的温暖与美好。随着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相信会有更多像“美丽工坊”这样的公益项目落地生根,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记 者 左文东,通讯员 陆耀琴 任明强 吴钱钱 唐 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