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新闻 > 运河文脉、古今辉映,全国文学名家来淮采风

运河文脉、古今辉映,全国文学名家来淮采风

发布时间: 2023-09-21 10:26  关注度:1035  来源:淮海晚报  作者:佚名
导读: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得主徐则臣携陈先发、乔叶、王凯、沈念、江飞等文学名家一行来淮采风,先后参观了周恩来故居、漕运博物馆、淮安府署、吴承恩故居、水上立交、里运河文化长廊、金湖水上森林、尧想国文旅区、枚乘故里等地。

滔滔运河水,悠悠文脉长。9月17日—18日,由市大运河办联合《人民文学》杂志社举办的“全国文学名家‘运河之都·淮安行’采风暨校园线上直播教学”活动正式启动。

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得主徐则臣携陈先发、乔叶、王凯、沈念、江飞等文学名家一行来淮采风,先后参观了周恩来故居、漕运博物馆、淮安府署、吴承恩故居、水上立交、里运河文化长廊、金湖水上森林、尧想国文旅区、枚乘故里等地。

001.jpg

“我对淮安有着特殊的感情,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徐则臣曾在淮求学,希望通过“全国文学名家‘运河之都·淮安行’”采风活动,让更多的文学名家看见淮安、了解淮安、爱上淮安,讲好淮安故事,抒写运河神韵,让运河文脉得到更好的传承。

“来到淮安之前,我对大运河的了解还停留于书本和影像资料,直到我的双脚实实在在地踏到这片土地上、走到这条运河边,大运河的形象才真正立体起来。”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鲁迅文学奖得主沈念回忆起在京杭大运河上看到的众多船只,情不自禁地感叹,“大运河流淌至今,依旧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这次淮安之行进一步补充了我对大运河的认识。”

“这是我第一次来淮安,但这个城市却让我感到非常亲切。”安庆师范大学美学与文艺评论研究中心主任、人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中国小说学会理事江飞表示,这种亲切感不仅来自书本中对淮安的了解,更源于淮安与他的家乡安庆有着不少相似之处,都有着历史文化名城独特的底蕴与风采。“通过两天的采风活动,我感受到淮安不仅有历史,有文化,更有着对历史文化的创新,这种因地制宜的创造性发展,让这座城市在运河上闪耀着别样的光芒。”江飞说。

“文学与乡土的关系”“生活素材如何进入小说文本”……作为本次“全国文学名家‘运河之都·淮安行’”采风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主办方还邀请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得主乔叶走进淮阴师范学院,带来题为《文学与故乡——对话大运河,画像新时代》的讲座,结合自己的文学创作经历,讲述文学对人的吸引力、对人生旅程所起的作用,讲述文学与人生难以割舍的情怀,讲述深入生活、从社会实践中汲取创作源泉,以及打好文学实践基础的重要性。活动现场,乔叶以深厚的文学积淀、幽默的谈吐,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活动现场,乔叶还将自己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代表作《宝水》赠送给淮阴师范学院。

“全国文学名家‘运河之都·淮安行’”活动至今已举办四届,通过文学大家的视角,挖掘淮安深厚的历史、展示秀美的运河风光,描绘新时代淮安运河文化的新气象、新活力,诞生了一批精品力作,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本届活动在以往采风活动的基础上,创新活动形式,邀请文学名家走进校园,和广大师生面对面,分享创作经验、心得体会、人生感悟等,让千年运河文化“流”进校园,厚植校园人文情怀,赓续运河千年文脉。

■通讯员 李鸣鸣 陈媛媛,融媒体记者 王妍妍 蔡雨萌/文 赵启瑞 徐昌政/图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