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新闻 > 涟水生态宜居城建设如火如荼

涟水生态宜居城建设如火如荼

发布时间: 2011-06-12 17:01  关注度:2748  来源:网络  作者:淮安新闻网
导读:近年来,涟水县紧紧依托丰富的水网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厚重的历史文脉,坚持以人为本、环境友好、和谐宜居的城市建设理念,大手笔挥写水城交融、生态绿地、道路网络、住有所居 “四篇文章”,致力构建人与水、人与绿、人与道 、人与居的“四个和谐”,全力打造生态宜居涟水。

■通讯员 刘超 嵇东 左同超

淮安日报讯:走进初夏的涟水县城,一座魅力四射的生态之城正焕发出新的光彩:曲径通幽的涟河风光带水清木秀,绿意盎然;充满生机的全民健身主题公园百花堆景,春色满园;夕照山白鹭翔集,五岛湖波光潋滟;雄伟壮观的妙通塔、能仁寺于古朴之中透出厚重的人文气息……

近年来,涟水县紧紧依托丰富的水网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厚重的历史文脉,坚持以人为本、环境友好、和谐宜居的城市建设理念,大手笔挥写水城交融、生态绿地、道路网络、住有所居 “四篇文章”,致力构建人与水、人与绿、人与道 、人与居的“四个和谐”,全力打造生态宜居涟水。而今在涟水市民的幸福视线里,蓝天碧水相映成辉,绿化景观争奇斗艳,亮化装饰流光溢彩,新辟大道纵横交错,中心城区高楼叠起,现代小区星罗棋布,涟水古城正以崭新的姿态诠释着生态宜居城市的精彩内涵。

构建“人水”和谐,提升城市品位。 “城在水中,水在城中”是涟水县城的最大特色。古黄河、盐河绕城而过,千亩水面的五岛湖位于县城中心,涟河、漪河自西向东穿城而过。“一湖四河”的悠悠碧水,赋予涟水县城十分难得的天然环境和极具特色的生态条件。在城市建设中,涟水高度重视水资源,努力保护水环境,紧紧围绕显水、活水、秀水目标,大力推进城区水系沟通和水环境治理工程,着力构建人与水的和谐。先后两次对五岛湖进行大规模治理,并投入巨资实施五岛湖活水工程,透湖显水后的五岛公园,湖面明净开阔,绿树沿堤环绕,成为市民休闲游乐健身的精神家园。为确保河水、湖水不被污染、让群众用上安全洁净的放心水,2008年,该县投入1.2亿元建成了日产6万吨污水处理厂一期及配套管网工程,2009年又投入6000万元启动了日产20万吨自来水一期工程,今年将续建两个项目的二期工程。

构建“人绿”和谐 ,打造生态新城。碧水赋予涟水以灵性,绿化则增添涟水城市的无限生机与活力。近年来,采取“以路带绿、以水引绿、抢地占绿、拆墙透绿”等方式,大刀阔斧地实施造绿工程,累计投入近2亿元资金,加快推进游园绿化、街道绿化和广场绿化建设,使城区公共绿地面积达 216.78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0.08平方米,绿地覆盖率达35.8% 。在绿化建设中,该县十分注重品位提升,逐步形成一街多景、一路多品、一区多景、一区多品、画中有画、园中有园、景中有景、路路有不同、景景有区别的绿化格局。涟河风光带、全民健身主题公园显水露绿的景观特色,已成为广大市民休闲、娱乐、健身的绝好去处;淮涟一级路及淮浦路绿化带的建成,大大提升了城市西大门的形象;独具风格、造型别致的红日大道、炎黄大道、涟州路三条绿化景观示范段,是新城区屈指可数的绿化精品。今年新启动的漪河风光带、涟河风光带续建及城西湿地公园、城东公园等项目,不仅构筑城市绿地循环系统,还将合理科学配置植物花卉,达到“四时花开,冬夏常绿”的总体效果,充分彰显“生态绿色涟水”的独特魅力。构建“人道”和谐,优化出行结构。近年来,该县在城市道路建设中,围绕“水、陆、空、铁”交通大格局,结合淮涟一级路,235、326、327省道,涟水机场,连盐铁路淮连支线项等重点工程建设,不断加大市政道路建设力度,全面实施了安东南路等23条主次干道和红日大桥等5座桥梁的建设与改造工程,“五纵五横”的城市路网结构初步形成。与道路同步实施的还有城市美化亮化工程。投入巨资对城区38条主次干道路灯进行了大规模、高标准改造,新架设的淮浦南路、红日大桥等处路灯造型别致,色彩鲜艳,已成为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

构建“人居”和谐,改善居住环境。致力为市民营造一个更加舒适、优美的生活居住环境,是城市建设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涟水大力实施城中村改造,城区拆迁总面积达150多万平方米,相继建成现代名流、涟州花苑等15个优质示范小区,新增住房面积350万平方米,同时建成中联壹城、帝景蓝湾等8个安置小区及经济适用房与廉租房一、二期工程。城区住房供应体系的不断健全,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群众的居住水平。2010年,城市人均住房面积达到了31平方米。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