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当今快节奏的工作环境下,职业倦怠如同隐匿的“职场杀手”,悄然威胁着众多职场人士的身心健康,甚至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不良影响。多年前的热播剧《武林外传》中,郭芙蓉就曾经历过职业倦怠。剧中,心怀女侠梦的郭芙蓉在同福客栈当杂役,每天都要做拖地、洗碗、洗衣服等脏活累活。过了一段时间后,她进入了职业倦怠期,开始消极对待工作,甚至还装病逃避。
淮安市心理健康促进中心、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医师黄文忠介绍:“我们6月份开设了职业倦怠门诊,已经接诊了多位来访者。这些人并非懒惰或讨厌工作,他们的行为背后往往隐藏着未被识别的心理需求或能力短板。”
案例一:
29岁的小丽(化名)在单位担任投诉接待员,这份工作她已从事四年。初入职时,她热情满满,积极面对每一位投诉客户,认真倾听诉求,努力协调各部门解决问题。然而,这份工作压力巨大,每天都要面对情绪激动甚至进行人身攻击的客户,无论客户态度多么恶劣,她都必须微笑安抚。此外,投诉问题涉及多部门,协调困难,难以让客户满意,小丽因此也收到不少针对她自己的投诉。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小丽开始害怕上班,焦虑不安,常陷入不愉快的回忆,睡眠变差,与朋友聚会时也兴致索然。
案例二:
36岁的张悦(化名)是一家教培机构的老师,有10年教龄。起初,她怀揣着对教育的热爱,精心备课,让课堂生动有趣。但随着时间推移,想到教学任务繁重,她对教学的热情渐渐冷却,上课没有那么生动有趣了,对学生逐渐失去耐心,甚至想对调皮的学生发脾气,还怀疑自己的教学能力。
黄文忠指出,小丽和张悦的经历是职业倦怠的典型表现。近年来,这种在职场中愈发常见的情况,正侵蚀着职场人士的工作热情,影响生活质量。
表现:
据介绍,职业倦怠并非单纯不想上班,而是由心理、情绪和行为等方面问题引发的复杂现象。职场人士可能因自身心理问题或人际关系问题、工作不被肯定等,长期或反复出现以下表现:强烈不想上班,伴有情绪不稳定或躯体症状,如头痛、腹痛、呕吐;工作效率低下,工作质量下滑,逃避检查考核;社交退缩,与领导、同事关系紧张,不愿交往;作息紊乱,沉迷网络,对工作丧失兴趣。这些现象严重时会影响健康,导致心理和躯体问题,如抑郁、焦虑、消化道溃疡、心脏病、高血压等。
原因:
黄文忠指出,职场人士出现这些现象主要有三个维度的原因。一是情感耗竭维度,工作将个体情感资源过度消耗,个体处于极度疲惫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二是去个性化维度,面对工作中反复出现的问题和难缠的服务对象、客户,甚至同事,个体可能会逐渐失去耐心,以一种消极、冷漠、麻木的态度对待。三是低个人成就感维度,个体对自身工作价值和意义评价降低,觉得无法胜任工作,完成任务也无成就感,长期如此会打击自信心,对工作前景迷茫,产生离职念头。
黄文忠强调,职业倦怠与职业挫折和工作疲劳有本质的区别。职场人士应尽早寻求心理医生的专业干预,可有效避免问题恶化,重建职业信心与工作热情,从而享受精彩人生。
危害:
职业倦怠危害不容小觑,可能会对职场人士的工作、个人及家庭生活产生全方位负面影响。职业倦怠不仅容易引发头痛、失眠、肠胃不适、免疫力下降等身体问题,它带来的长期精神压力还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同时,它还会造成工作效率大幅降低,工作失误增加,影响工作业绩,甚至破坏团队和谐氛围,影响协作与发展。此外,职场人士把工作时产生的负面情绪带回家,也很容易引发家庭矛盾。
黄文忠建议,预防职业倦怠,需职场人士自身与用人单位共同努力。
预防:
个人层面:1.合理规划工作与生活。制定清晰计划,合理分配时间精力,避免任务堆积。注重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培养兴趣爱好缓解压力。2.调整心态与认知。正确看待困难挫折,将其视为成长机会。积极自我暗示,肯定自身价值能力,主动寻求解决方案。3.提升工作技能与能力。持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升竞争力,增加工作自信,激发工作热情。
单位层面:1.优化工作环境与流程。打造舒适健康办公环境,合理安排任务流程,避免员工过度劳累或无效重复工作。2.关注员工心理健康。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或举办相关讲座。3.提供发展机会。提供职业发展培训与晋升机会,让员工看到成长空间。4.营造良好团队氛围。组织团队建设活动,增进沟通协作,鼓励员工分享经验与创意,激发团队活力。
黄文忠表示,职场人士应关注自身身心状态,单位要重视员工心理健康,共同预防和应对职业倦怠,让职场生活充满活力与激情,实现个人与单位共同发展。
■记者 何剑峰 通讯员 丁华珍;来源:淮海晚报
下一篇:警惕“职业背债”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