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安日报讯:日前,淮安经开区人民法院法官邱敏来到一家专门从事加热元件制造及销售的企业,开展司法建议“回头看”工作。
3个月前,针对该企业与职工小王的工伤事故纠纷,经开区法院向企业制发司法建议,建议其加强安全教育培训,规范工伤处理流程,健全信息反馈机制。3个月过去了,司法建议落实得怎么样?法院还能做什么?带着这些疑问,邱敏决定开展一次实实在在的司法建议“效果体检”。企业负责人张经理说:“和小王的那场官司,回过头想想,责任主要在我们。以前,我们对安全工作的宣传培训不够重视,对工伤理赔又不够及时。小王的工伤事故和你们的司法建议给我们上了一课。我们会抓紧补齐短板。”张经理拿起一份理赔材料,边翻边向邱敏介绍:“邱法官您看,我们现在对于工伤理赔特别重视,从员工受伤第一时间上报,到准备材料,再到申报理赔,每个环节都有人负责,限时办结,绝不拖拉。”邱敏点头予以肯定。
邱敏还见到了已经伤愈复工的小王,小王把右手伸到邱敏眼前,乐呵呵地说:“您瞧,差不多全好了,理赔款也到账了。”“伤好了就赶紧打起精神来,工作上仔细点,时刻想着‘安全’二字!”邱敏笑着提醒小王。
“司法建议不是‘罚单’,而是好使管用的‘法治安全体检报告’。这样的建议我们欢迎!”张经理感慨道。
今年以来,经开区法院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深化司法建议工作改革,出台《关于加强和规范司法建议工作的实施办法》,构建“精准化制发、闭环式管理、全流程跟踪”的司法建议工作体系。截至9月,经开区法院共向相关企业发送司法建议21件。
■通讯员 郑卫平 赵德刚 杨 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