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带着大伙把螃蟹卖到外面更广阔的市场去,赚到钱了,村民们也开心!”近日,在张福河村渔业发展有限公司门前,洪泽区西顺河镇张福河村党支部书记张立军带领员工一起,忙着将村民送来的洪泽湖大闸蟹过秤、分拣、打包、装车、发货。
张福河村位于洪泽湖畔,湖中养蟹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为保护水资源,村民们积极响应退圩还湖政策,大闸蟹养殖由湖面转移到岸上的净养塘。净养塘养殖模式提高了村民的养蟹技术,大闸蟹产量和质量也随之提高。如今,张福河村有养蟹村民100多户、蟹塘3000多亩。
为了帮村民拓宽大闸蟹销路,同为养蟹户的张立军牵头成立张福河村渔业发展有限公司,村民可入股参与,也可长期供货。“我们把村民的螃蟹带到上海、杭州等地去卖,省掉中间环节,让更多人吃到价廉物美的洪泽湖大闸蟹的同时,我们养殖户也能赚到钱。”张立军说。
为了让大闸蟹卖出好价格,张立军将村民送来的大闸蟹分为两大类:普货和精品。普货大闸蟹大小都有,价格相对较低,大批量发往外地市场;精品大闸蟹个头较大,品质上乘,价格相对较高,直供市内外大酒店和电商平台。重阳节前后大闸蟹品质越来越好,装满大闸蟹的冷运货车每天上午从张福河村出发,6小时后抵达上海,数千斤大闸蟹当晚便被抢购一空。
除了搭乘村集体“顺风车”销售大闸蟹外,张福河村不少村民也开动脑筋,不断学习改良养殖技术,拓宽销售渠道,从事大闸蟹养殖有20多年的村民化勇便是其中一个。
“品质不行,我不卖,品质达标后再上市。”今年49岁的化勇在位于西顺河镇的洪泽湖大闸蟹高标准养殖示范基地承包了70亩净养塘,尝试精品蟹养殖。尽管中秋节前后大闸蟹陆续上市,但化勇的蟹塘一直停售,每天变着花样投喂,研究如何让大闸蟹长得更加肥美。重阳节前后,化勇养殖的精品蟹开始大量上市,由于个头大、鲜香味美,化勇线上线下收到无数省内外订单。去年,化勇尝试线上销售,接到过一次7000只的省外大订单。今年,化勇在自家蟹塘开启大闸蟹线上抖音直播,每天十几单的精品蟹、四五千元的销售额,让他清晰地看到探索创新销售模式的优势。化勇说,当前他最想做的事是成立大闸蟹合作社,大家拧成一股绳,做好品质,共同踏上大闸蟹养殖致富路。
■融媒体记者 孙 东 秦艳艳,实习记者 李昱含,通 讯 员 浦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