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安新闻网5月16日讯(杨尚 王惠莲 杨海飞) 淮河干流吴家渡今年以来已经陆续断流38天;2010年10月份以来,淮安全市平均累计降雨仅为106毫米,比常年的307.8毫米少66%;从2010年11月22日以来,淮安翻水站已经连续翻水169天,翻引江水23.7亿立方米,相当于一个洪泽湖正常蓄水位的蓄水量;“旱情”已然相当严重,但是,我们决不能让旱情发展为“旱灾”。
降雨量少了近七成
此次旱情早在去年10月份就已经开始了。继去年10月至今年2月份发生秋冬连旱后,3月份以来,淮安市降水持续偏少。
据统计,2010年10月份以来全市平均累计降雨仅为106毫米,比常年的307.8毫米少66%。今年3月1日到5月9日,全市平均累计降雨仅为36毫米,比常年的141毫米少74%。
全市有33.38万亩三麦受旱,其中重旱0.95万亩、干枯0.13万亩。盱眙、金湖、涟水等地发生旱情,盱眙县有1万亩水稻秧田因缺水无法按时育秧。
由于近来气温高、蒸发量大,用水量增多,导致河湖水位迅速下降。5月10日8时,洪泽湖蒋坝水位仅12.34米。
淮河已断流38天
统计显示,淮河上中游前期降雨稀少,自去年11月份以来仅有少量来水,且多次断流,淮河干流吴家渡今年以来已陆续断流38天。
紧临淮安北侧的沂沭泗诸河自去年10月份以来几乎无来水,目前仍处于断流状态。而目前长江大通站流量也比常年同期偏少42%。
据气象部门预测,未来淮安市及上游地区降雨仍将偏少,全市旱情将进一步加剧,特别是水稻栽插用水季节淮安市水源供给形势将更趋严峻。
翻了一个洪泽湖的水
为保证淮安市城乡生产、生活用水不受影响,淮安翻水站和淮阴翻水站等大型翻水站及时开机,翻引长江水北调。
从去年11月22日以来,至5月10日,淮安翻水站已连续翻水169天,翻引江水23.7亿立方米,相当于一个洪泽湖正常蓄水位的蓄水量;淮阴翻水站已连续翻水165天,向淮北送水达16.9亿立方米。
源源不断的江水保证了淮安和淮北地区成千上万城乡居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省灌溉总渠管理处、淮沭新河管理处和洪泽湖管理处与淮安市县两级防办密切配合,加强江水北调沿线用水管理,保证淮安翻水站和淮阴翻水站正常运行,也保证了淮安市城市供水、工业用水和航运安全等不受明显影响。同时指导和帮助各地调度水源抗旱,淮涟、洪金等各类灌溉区累计向农田调度补水约1.2亿立方米,盱眙县从淮河提水800万立方米补入龙王山水库,保障城区20万人饮用水供应。
翻水、增雨齐上阵
10日,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牵头召开全市抗旱形势分析及对策会商会议。
市气象局介绍了近期天气趋势分析情况,省苏北灌溉总渠管理处、淮沭新河管理处、洪泽湖管理处、省水文局淮安分局分别介绍了近期江水北调和用水管理调度工作情况。
各家单位分析当前淮安市旱情及用水形势,研究会商淮安市下阶段抗旱工作对策,落实抗旱和用水管理措施,确保全市工农业生产、航运和居民生活用水正常。各县(区)介绍了近阶段旱情和用水管理工作情况。
“供水方面,第一位是确保群众的生活饮用水,同时,要保证生产生活用水。”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为全力减少旱灾损失,淮安市加大了抗旱投入。全市累计应急疏浚沟渠200多条、疏浚土方120万方,应急维修泵站60多座,购置移动抗旱设备130多台套。全市共投入抗旱人力40万人次,投入抗旱用电530万度、用油430吨、投入资金1500多万元,引提水量1.7亿立方米,浇灌农作物面积100多万亩。
同时,充分利用有利时机,适时实施人工增雨。去年12月12日和今年2月9日,市人工增雨办公室在盱眙、金湖、洪泽、涟水等地两次多点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共发射增雨火箭弹30多枚,有效缓解了旱情。
430万亩水稻要水喝
记者了解到,今年淮安市水稻栽种面积达到430万亩,比去年有所增加。
当前水稻育秧已经开始,6月份,水稻插秧时节,农业用水需求量将进一步加大。全市各地抗旱用水形势之严峻可能出现近年同期少见的局面。
为做好当前抗旱工作,确保城乡人民生活、生产等用水,市防指于5月6日下发了《关于加强当前用水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从做好蓄水保水、加强用水管理和强化抗旱预案落实等几方面,做好当前抗旱用水管理工作。
据气象部门预报,未来一段时间,我省仍以晴热少雨天气为主,抗旱形势不容乐观。为确保生活、电厂发电等重点用水和抗旱春灌等用水,并为5月水稻育秧及6月水稻栽插大用水做好水源储备,下阶段我省将继续全力抢潮引江,及时补充里下河地区抗旱水源。
市防指已经要求,各县(区)尽快将用水计划报送至市防指,再由市防指统一报送至省防指,统筹安排用水计划。
各县(区)防办正密切注视水情、旱情的发展变化情况,及时与市防办和省属驻淮单位沟通,便于向省防指汇报,请求对用水困难地区补充灌溉水源,保证在水稻栽插、活棵等生长关键时期抗旱用水。
今年是否有洪水
尽管旱情仍在继续,但“气候变化有其复杂性,大旱、大涝、旱涝急转的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据统计,建国以来,江苏有14年大旱,有19年大涝,旱涝急转有21年。从水文概率上来说,每隔几年发生一次洪水是可能的,至于洪水发生的具体年份具有不确定性。以淮河为例,近年以来,1991年、2003年、2007年淮河均发生了大洪水。
据介绍,省防指已部署全省各市编制突发性强降雨应急排涝抢险预案,连续强降雨情况下,低洼地区等城市地下空间的积水、进水问题以及人员、财物安全转移等问题都被考虑进去。
“就目前情况而言,淮安整体面上的情况不用担心,我们有这样的把握。需要注意的是,局部地区的排涝准备工作要提前做足,比如,城区低洼地区的排涝等。”水利部门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据悉,淮安各地正加强与气象部门联系,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防止旱涝急转。落实专人负责,确保所有蓄水涵闸24小时有人值班,随时可开闸排水,确保防汛安全。
船舶滞留淮河盱眙段
“淮河盱眙段水位已经逼近历史同期最低点,并且每天仍在以近10厘米的幅度下降,形势非常严峻。”盱眙航道站副书记武晓敏语气中充满担忧。
记者从航道部门获悉,目前,淮河盱眙段水位已降至12.36米,逼近12.30米的历史同期水位最低点,给水运带来了极大影响。受此影响,淮河航道盱眙境内已滞留船舶达300余艘,部分船舶已成为旱船鱼贯排列在河滩上。
据介绍,目前,淮河干线航道出现了多处浅滩,淮河盱眙段支线航道基本断航,沿淮采石厂处于半停产状态。随着旱情的日趋严重,淮河主航道水位每天仍将继续下降,极有可能会出现断航。
记者在清水坝河交五码头看到,这里已经滞留有二三十艘船舶,在空载的船舶中,有一艘船舶装满了石子,于是,只能无奈地搁浅在这里,动弹不得。
据介绍,为保证船舶航行安全,航道部门加强了航道巡查,紧急组织引航施救,发现搁浅船舶及时助其离开浅水区,对严重超载或大吨位重载船舶,帮其组织卸货驳载。截至目前,淮安航道盱眙境内已有近130艘搁浅船舶获救。
5吨水只浇了5棵树
“春雨贵如油,对我们而言,水真的就像油一样。每到阴天时,我们都翘首以盼,希望老天爷能给我们下点雨。”市园林局绿化管理处张爱兰对记者说。
近两年,市区新增绿化非常迅速。据介绍,去年,市区新增绿地300多万平方米。今年春季,新增加绿地200万平方米左右。
“水是苗木生长的关键因素。缺水干旱,对苗木生长非常不利,容易导致苗木死亡,尤其是对新栽的苗木而言,死亡率肯定会上升。”张爱兰说。
面对旱情的持续,苗木养护的成本在急剧上升。市区的三四十台洒水车,全天24小时不间断洒水。工人累得受不了了,就停人不停车,工人休息但洒水车不能停下来。除了三四十台洒水车外,还有五六十个汽油泵,在靠近水源的地方就近洒水。
“市区目前有公共绿化800多万平方米需要养护。经过一个冬天的冬眠,现在苗木对水的需求非常旺盛。有时候,一辆洒水车装5吨水,最少只能灌5棵树。如此的干旱,使得苗木的养护成本上涨了30%以上。”张爱兰告诉记者。
据介绍,淮安地区是沙土,沙土不保水,使得苗木的抗旱更加困难。“比如说,女贞,在南方生长,叶子薄、软,水灵灵的,而在北方,叶子则黑、硬、小。这便是水分保持不足及空气湿度不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