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安新闻网5月2日讯(张文浩)备受关注的楚州明代墓葬的发掘4月30日进入扫尾阶段,最后发掘的3号墓坑、明代大河卫指挥同知王麟的合葬墓坑里的三具棺椁全部被整体调运至楚州博物馆,现场发掘告一段落。
4月30日,记者在发掘现场看到,最后三具棺椁——明代大河卫指挥同知王麟的合葬墓坑里的三具棺椁表面已被清理干净,右侧棺椁椁盖因之前被打开,且棺盖上有方形泥土印记而被怀疑曾经被盗。当日,该棺被打开后,证实被盗,里面的尸骨和衣物已经腐烂,现场未作清理就和另两具未开棺的棺椁整体搬运到楚州博物馆。昨天,记者从负责现场发掘的淮安市博物馆考古部刘光亮处了解到,之前搬运到楚州博物馆的墓葬群2号墓坑里的女棺已被清理,该棺由于涂抹了松香,且棺椁之间又有石灰和糯米的混合物填充,防腐、防水、防虫做得较好,棺内的衣物保持完好,并且在尸骨的头部发现了两枚金簪。
据介绍,由于最后两具没开棺的棺椁都保存完整,且在椁的外侧就有松香防护,估计里面也应该完好,但出现像1982年发掘的王镇墓那样,出土大量字画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此次发掘的明代王麟家族墓群的规模和面积是历来少见的,而且明代墓葬出现棺外包椁的也很少见,因此,王麟墓葬的发掘对研究明代淮安的墓葬制度、丧葬风俗以及漕运史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上一篇:淮安洪泽一男子喝成“江苏第一醉”
下一篇:刘永忠率团考察香港资本市场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