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文史资讯列表

资讯列表

    姚广孝其人其事

    姚广孝其人其事

    每说到淮安,淮安人都不无自豪地引用明代一位诗人的诗作《淮安览古》中的名句:“襟吴带楚客多游,壮丽东南第一州。”这是这位诗人赞誉淮安当年繁盛景象的心声,也从此让淮...

    来源:淮海晚报;作者:金志庚;更新日期:2023-07-03


    泉美茶香之巷

    泉美茶香之巷

    茶巷是河下的一条南北向的街道之一。南至姜桥,北至河下石工头;中间有光禄第巷等沟通东西。据正德《淮安府志》记载,茶巷为河下最早的八巷之一,此八巷皆因“百工造作,商...

    来源:淮海晚报;作者:佚名;更新日期:2023-07-03


    沉寂在南门小街的裕林粮行

    沉寂在南门小街的裕林粮行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显示,人民南路南门小街民居建于民国时期,距今约有100年的历史,坐西向东、面阔3间、抬梁式结构、门槛较高,门额上有砖雕,较为...

    来源:淮海晚报;作者:佚名;更新日期:2023-06-29


    “马头镇”还是“码头镇”?千年水工历史告诉你答案

    “马头镇”还是“码头镇”?千年水工历史告诉你答案

    “马头”是最初的名字,源于在清口地区修建的一种重要的水工建筑,后来由水工名称演变为地名“马头”,在80多年前又改为“码头”,直到2018年恢复古称。...

    来源:方志淮安;作者:佚名;更新日期:2023-06-28


    “山围”楚州何解——兼及“以诗证史”中诗歌之“实”与“不实”

    “山围”楚州何解——兼及“以诗证史”中诗歌之“实”与“不实”

    唐敬宗宝历二年冬,白居易因病辞苏州刺史之职,返归洛阳,途中暂留楚州,留下了“淮水东南第一州,山围雉堞月当楼”(《赠楚州郭使君》)的佳句。时隔千年,“淮水”一句俨...

    来源:淮海晚报;作者:佚名;更新日期:2023-06-26


    浩气长存的淮安“杨家将”

    浩气长存的淮安“杨家将”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淮安县西门大街石库门(今淮城白铁社)内,有户很有名气的“杨元记杂货店”。在女主人杨肖禹的教育影响下,杨家一门十余人,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

    来源:淮海晚报;作者:佚名;更新日期:2023-06-19


    讲述淮安名著故事的施耐庵著书处

    讲述淮安名著故事的施耐庵著书处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在我国可谓妇孺皆知、耳熟能详,其中《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已成史学界不争的事实。可鲜为人知的是,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三国演义》也与淮安有着...

    来源:网络;作者:佚名;更新日期:2023-06-14


    穿越“时光隧道”的罗振玉故居

    穿越“时光隧道”的罗振玉故居

    穿行罗家巷,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不时可见青砖黛瓦、木门铜锁的古民居。其一砖一瓦折射出一个家族崇文尚学的优良家风,记录着一代国学大家的成长轨迹。罗振玉故居不只...

    来源:淮安日报;作者:佚名;更新日期:2023-06-07


    读懂北门桥

    读懂北门桥

    朋友,愿我们时常来北门桥走走、坐坐,到这里或沐浴春日,或享受夏风,或经历秋霜,或接受寒雪,也好思今接古,既不妄自菲薄,也不盲目自大,既能开拓进取,又能循道顺天,...

    来源:淮海晚报;作者:钱万平;更新日期:2023-06-05


    龚家也是周恩来童年读书处

    龚家也是周恩来童年读书处

    在淮安区周恩来故居里有个家塾馆。1903年春节后,按照《周氏家训》规定,五岁的周恩来进入这个家塾馆读书。周恩来在此处读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书籍。这...

    来源:网络;作者:佚名;更新日期:2023-05-29


    《老残游记》双甲子纪念

    《老残游记》双甲子纪念

    近日,纪念刘鹗长篇小说《老残游记》发表120周年研讨会在淮安区作家协会创研基地召开。...

    来源:淮安日报;作者:佚名;更新日期:2023-05-29


    痴迷文史终无悔,追寻古迹笔不休——退休医生何永年潜心研究文史的故事

    痴迷文史终无悔,追寻古迹笔不休——退休医生何永年潜心研究文史的故事

    在清江浦区承德北路的一间房子里,住着这样一位老人,他日日痴迷看书写作,热衷研究淮安文史。自2004年退休以来,他把主要精力用于学习研究,完成文史类文章600余篇...

    来源:淮海晚报;作者:佚名;更新日期:2023-05-19


    宋代的楚州海商

    宋代的楚州海商

    隋唐时期,淮河入海口在今涟水县,楚州城(今淮安市淮安区)地处淮河下游同邗沟运河交汇处,是沟通南北水运和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到了北宋时期,黄河尚未南侵,楚州海岸仍...

    来源:淮海晚报;作者:佚名;更新日期:2023-05-15


    一墙四宝

    一墙四宝

    高家堰,是明清时期清口枢纽形成和运行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巨大工程。如今,洪泽湖大堤高家堰段早已失去了蓄水功能,但其文化遗产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高家堰景区的一墙(石工...

    来源:淮海晚报;作者:佚名;更新日期:2023-05-15


    沉寂在南门小街的裕林粮行

    沉寂在南门小街的裕林粮行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显示,人民南路南门小街民居建于民国时期,距今约有100年的历史,坐西向东、面阔3间、抬梁式结构、门槛较高,门额上有砖雕,较为...

    来源:淮安日报;作者:佚名;更新日期:2023-05-15


    一座院落和两大古典名著

    一座院落和两大古典名著

    最近,淮安区有关部门正对该区大香渠巷6号院落进行修缮,修缮后将作为《水浒传》作者施耐庵、《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的著书处对外开放。...

    来源:淮海晚报;作者:徐怀庚;更新日期:2023-05-08


    黄庭坚的成功之路:高邮岳父涟水舅

    黄庭坚的成功之路:高邮岳父涟水舅

    知道黄庭坚,竟是临他的书法开始的。大文豪苏轼曾调侃黄庭坚,说他的字像挂在树梢上的死蛇。黄庭坚反唇相讥,你的字才差呢,像石头下压着的大蛤蟆。说罢,两人哈哈大笑。读...

    来源:淮海晚报;作者:佚名;更新日期:2023-04-24


    淮安府署三槐台

    淮安府署三槐台

    清代淮安诗人卢福臻《咏淮纪略》中有首《三槐堂》诗,咏诵的是淮安府署中的三槐台,常常引起人们的误解,人们不禁会问:三槐台是什么?为何以“三槐”为名?为何要建三槐台...

    来源:淮海晚报;作者:佚名;更新日期:2023-04-24


    小小的钢印

    小小的钢印

    在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里,收藏着一枚小小的钢印。钢印刻有“光华皮件厂造”字样,这枚朴实无华的钢印,承载着新四军在淮阴地区抛头颅洒热血、群众支援抗日的峥嵘历史。...

    来源:淮海晚报;作者:佚名;更新日期:2023-04-06


    手绘“藏宝图”

    手绘“藏宝图”

    这是一张用圆珠笔在信笺纸上手绘的淮安河下镇大运河示意图,标题为“苏北国际和平医院撤离两淮时藏于运河河底的病床、冰箱、手术床等方位示意图”,左下角用圆珠笔作了简要...

    来源:淮海晚报;作者:佚名;更新日期:2023-04-06


共293记录  当前7/15页  20/页   首页上页下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