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安日报讯:“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摆在战略任务的首位,提出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重点任务,充分体现了对制造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为我们进一步推进工业和信息化工作指明了方向。”日前,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杨维东表示,全市工信系统将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坚持新型工业化不飘移、不飘然、不飘浮,聚力打造长三角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集聚区,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淮安新篇章贡献更多工信力量。
聚焦项目攻坚再突破,更大力度做大规模总量。以“十五五”规划编制为契机,深化产业研究,优化空间布局,坚持“招大引强”与“延链补链”并重,围绕龙头型大项目、科技型好项目和产业链补短板等关键环节集中攻坚。通过持续深化项目分析研判与组织推进机制,拓展“五新”全生命周期服务,并强化清单化、链条式管理,有效保障各类项目建设需求。力争实现每年新增工业投资超1500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500个,竣工及纳统项目各300个以上的目标。
聚焦集群建设再发力,更大力度提升发展质量。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353”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实施“育群强链”工程,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新型食品等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到2030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提升至45%。
优化升级传统产业,滚动推进淘汰落后、老旧更新、绿色转型、产品提质、布局优化“五大行动”,推动化工、机械、纺织等传统产业加快向产业链下游延伸、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聚焦企业培育再提效,更大力度注入科技含量。实施培优扶强、“两创”融合、“智改数转网联”等行动计划,分类推进百亿、“筑峰强链”、专精特新等企业培育,持续推进优质企业扩容增量。强化创新引领,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推进中试平台、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建设。推进“智改数转网联”,做大做强智能制造装备、数字经济等核心产业,梯度建设智能工厂,规模化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力争到2030年,1200家以上规上工业企业达到基础级以上智能工厂水平。
聚焦服务体系再升级,更大力度优化发展生态。健全公共服务体系,系统推进产业链供需服务、政策服务、金融服务等工作。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扎实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强化政策支持,聚焦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加大应用场景建设政策供给和资金投入,以典型场景应用带动技术迭代突破,推动新产品、新应用、新服务加快落地。完善公共基础和产业配套,强化“五中心一基地”建设应用,优化算力基础设施配置,着力加快构建高效协同的工业配套服务体系。
■通讯员 宁新匡 记 者 刘 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