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新闻 > 淮安区点线面结合织密立体防涝网

淮安区点线面结合织密立体防涝网

发布时间: 2025-10-17 10:49  关注度:254  来源:淮安日报  作者:佚名
导读:淮安区地处里下河腹部,地势低洼、水网密布,特殊的地形地貌导致汛期常出现内涝。近年来,淮安区紧紧围绕“不淹不涝”城市建设,编制《淮安区城区低洼受涝片排涝专项规划报告》,并按照专项规划实施8大类超100项工程,涵盖河道整治、泵站建设、管网改造等领域,构建起点线面结合的立体防涝网,守护城市安全、群众安宁。

淮安日报讯:淮安区地处里下河腹部,地势低洼、水网密布,特殊的地形地貌导致汛期常出现内涝。近年来,淮安区紧紧围绕“不淹不涝”城市建设,编制《淮安区城区低洼受涝片排涝专项规划报告》,并按照专项规划实施8大类超100项工程,涵盖河道整治、泵站建设、管网改造等领域,构建起点线面结合的立体防涝网,守护城市安全、群众安宁。

“井盖都打开了,但水就是不往下走,眼看着积水越来越深。”回想起2020年7月3日的那场暴雨,淮安区卫生大厦附近的居民仍心有余悸。原来,该片区涝水只能通过雨水管网排入新涧河,过流能力不足。2023年起,淮安区分段开展纬三河综合治理工作。“新开挖的纬三河设计排涝标准20年一遇,设计流量12.53立方米/秒。”淮安区水利局工作人员介绍,通过对纬三河综合治理,基本解决了卫生大厦片区受淹状况。

针对卫生大厦片区、樱桃园路片区、经济开发区东片区等易受涝情况,淮安区坚持靶向施策、对症下药,重点新开纬三河、纬七河、纬八河、五中沟、经一河、经二河、罗柳河、经二路泵站引河8条河道,整治河道39条,疏浚河道49条,加快涝水外排速度。

今年8月26日下午,暴雨来袭。淮安区经二路泵站接到调度指令,立即开机运行。随着泵声轰鸣,附近区域未出现积水情况,市民生产生活未受影响。

城市防汛排涝,泵站是核心防线之一。5年来,淮安区先后实施了南水关泵站、莲花泵站、新路泵站改移拆建工程,以及经二路泵站、电商园排涝泵站新建工程。同时,在重点泵站、重点河道安装智能化监测预警系统,一旦达到警戒水位,立即远程自动开机排涝,为科学调度、精准防汛提供强有力支撑。

排水管网承担着城区雨水和污水收集、输送和排放的重要功能,但老旧管道管径较小,且存在破损和淤堵,使排水能力大大降低。“我们将雨水管道的管径从0.6米调整到0.8米至1.5米,增加两处雨水出水口,一处增设直径1.2米排水管道接入新路斗渠,一处增设直径1.5米排水管道接入新路圩河,同时对原有污水管网及路面进行修复。”在翔宇大道至里运北路的经二路路段,淮安区住建局工作人员介绍了排水管网改造情况。通过实施管网新建与改造工程,淮安区彻底消除了经二路、杜康桥路、楚州大道与翔宇大道交叉口等处过水瓶颈,极大地提升了过水能力。

城市基础设施和综合治理水平持续提升,让居民无惧风雨。据了解,下一步,淮安区将加快排水河道、管网的建设和改造,计划2026年实施新一支渠综合整治工程、新路斗渠及圩河综合治理工程、南支河综合治理工程、乌沙干渠二支渠排涝提升工程等项目,构建更加科学、高效、完善的防汛排涝体系。同时,强化协调合作机制,建立健全排水设施日常巡查、维护和清淤制度,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更好应对可能出现的极端强降雨天气,确保“不淹不涝”。

■记 者 刘 权,通讯员 崔德贤 张 鼎 王 鹏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