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新闻 > 跨越时空的回响——写在“刘老庄连”获授“时代楷模”光荣称号之际

跨越时空的回响——写在“刘老庄连”获授“时代楷模”光荣称号之际

发布时间: 2025-10-17 10:35  关注度:278  来源:淮安日报  作者:佚名
导读:“刘老庄连”,这面刚刚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接受党和人民检阅的荣誉旗帜又添新辉。日前,陆军某合成旅合成二营装甲步兵一连(“刘老庄连”)被中央宣传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金秋塞北,曾经鼓角争鸣的古战场上,一面火红战旗迎风飘扬。

“刘老庄连”,这面刚刚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接受党和人民检阅的荣誉旗帜又添新辉。日前,陆军某合成旅合成二营装甲步兵一连(“刘老庄连”)被中央宣传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从1943年到2025年,从抗战烽火到强国征程,一代代“刘老庄连”官兵高擎战旗,传承“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连魂精神,不断书写着这一英雄番号的不朽传奇。

前进!以“八十二勇士”之名

“我是刘老庄连第6510名战士,我的身体里流淌着英雄的血……”

立正、挺胸、抬头。连旗下,严鹏飞拿出最标准的“受阅”姿态,用最大的嗓音,喊出期盼已久的誓词,并在“勇士旗”上庄重写下自己的名字。

“刘老庄人要去‘刘老庄连’当兵!”在江苏淮阴刘老庄,这样的朴素观念家喻户晓、代代相传,少年时的严鹏飞也深受熏陶,充满向往。从小爷爷就告诉他,“八十二烈士是我们的恩人,永远不能忘。”

刘老庄,一个坐落在江苏淮阴的普通小镇,却因82年前发生在这里的一场惨烈战斗为世人铭记。


1943年3月18日,为掩护淮海区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安全转移,新四军第三师七旅十九团四连82名官兵在刘老庄与千余日伪军展开殊死搏斗,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全部壮烈牺牲。

战后,当地群众选送82名优秀青年参军,新四军第三师七旅重新组建连队并命名为“刘老庄连”。一个英雄番号从此诞生。

为纪念“八十二勇士”的壮举,时任官兵决定让连队花名册的序号从“第83号”起始。自此,这个序号便和“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连魂精神一起,延续至今。

“每个新兵,都会被授予专属战斗编号。”刘老庄连政治指导员戴天骄说,如今,已有6679名官兵先后在“刘老庄连”服役,其中包括170名刘老庄籍战士。多年来,连队坚持开展“姓名入列、荣誉入簿、影像入集”的“三入”活动,并设置“传人册”,记录了每一名来到“刘老庄连”的战士。

这些年,连队每年还会评选“新时代刘老庄八十二勇士”。只有成为尖刀上的刀尖,才有资格将自己的战斗编号与八十二勇士传人划上等号。

岁月无声,下自成蹊。像严鹏飞一样的刘老庄籍战士,大多数成了连队的训练尖子,将姓名载入连队荣誉册。

“当选勇士,意味着我将像八十二烈士一样,和敌人战斗至最后一滴血,拼杀至最后一口气!”严鹏飞的话语,字字铿锵。

传承!忠魂义胆融进血脉

“莫欺我中华无肝胆,母亲膝下百万兵!”

9月3日晚,漠北草原深处,屏幕上播放着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看到以“刘老庄连”82名烈士事迹为原型创作的情境戏剧《永远的番号》时,连队官兵深受触动,泪光闪动。

“我们是四连!”演员的呐喊穿越时空,在官兵们心头久久回响。这是先辈的呼喊,也是新时代英雄传人的响亮回答。

“待风息波静,凯然而归……”驻训地帐篷内,当记者提起连队老指导员李云鹏烈士的家书,战士们立即齐声背诵起来。无论是10多年的老兵还是刚下连队不久的新兵,每个人都能声情并茂地讲述那场战斗的每一个细节。

明知不敌为何死守不退,明知是死为何义无反顾?在连队待得越久,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越清晰。

阅兵式上,直播画面一个特写镜头,定格在“刘老庄连”战旗上,整整20秒。迎风招展的战旗和身姿挺拔的擎旗手共同构成一个精神载体。

擎持战旗矗立在猛士车上一同受阅的正是“刘老庄连”副连长王宸一。战旗旗杆高3.38米,角度偏离1度,旗杆顶端就会偏离6厘米左右,想要在行进中保持旗杆稳定极其不易。

怎么办?训练中,王宸一不断在脑海中重现刘老庄战斗场景,将自己代入到“八十二勇士”当时的心境,汲取精神力量。“眼中的神需要心中的魂。”

与其他抗战英模部队荣誉旗帜同列,王宸一对“刘老庄连”的连魂精神也理解得更深。“作为一支在一场战斗中整建制牺牲的连队,‘八十二勇士’同壕而战、同日而死,这样大无畏的爱国情怀和英雄主义举世罕见,也是我军在抗战期间最坚决的抵抗意志和最壮烈的牺牲精神的体现。”

圆满完成任务后,王宸一和连队另外10名受阅的战友第一时间回到荣誉室,向先烈报告:“祖国和人民没有忘记。请你们放心,我们一定苦练本领,敢打必胜,不负时代重任,永续战旗荣光!”

无畏!人民军队不负人民

为了人民全部牺牲,依靠人民重新组建,也在新时代继续守护人民。这就是“刘老庄连”。

82年过去了,英雄部队变化了样貌,与人民血浓于水的深情却没有变,敢打敢拼的必胜决心也没有变。

抗震救灾、抗洪抢险,在人民群众需要的地方,都有“刘老庄连”的身影。

罗一林、张世纪、代松涛、应航、冯辉、马崇智、李康……每一个名字,对应着一封请战书上的一个红手印。

2023年盛夏,受台风影响,“刘老庄连”驻地周边连日强降雨引发地质灾害,旅队奉命紧急出动。

听闻汛情,“刘老庄连”官兵立刻打好背囊,装好救灾物资,只等一声令下,即刻奔赴抗洪前线。可是,救灾的车辆一辆接一辆驶出营区,“刘老庄连”却迟迟未接到出动命令。

原来,彼时,“刘老庄连”大部分官兵赴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仅剩26人留守国内,且其中多为新兵,平均年龄不到20岁。考虑到任务险重,旅党委没有将他们列入其中。

“洪峰过境!防堤告急!”看到新闻中关于灾情的报道不断更新,26名战士再也坐不住了。他们主动写下请战书,并摁下红手印,“我们‘刘老庄连’全体官兵誓死要上抗洪一线、誓死要上抗洪一线、誓死要上抗洪一线。”

旅党委最终批准了他们的申请。任务最吃紧的数十个小时里,他们日夜不休地装沙袋、固堤坝、堵缺口,就像80多年前的先辈们坚守阵地那样,用身体筑成防洪堤。

随后多天的灾后重建中,他们中不少人手掌磨得鲜血直流、脚底泡到破损发炎,却无一人叫苦喊累。

“当那一天真的来临时,我敢不敢上?”这是张世纪刚进连队时,看到荣誉室里那块1998年连队参加长江抗洪立下的“生死牌”发出的疑问。在请战书上摁下手印的那一刻,他对自己作出了坚定的回答,“一定要上!”

冲锋!党旗所指战旗所向

“有人与无人”协同出击,“地面和空中”立体侦察……在塞北某演训场上,一场合成营战术演习如火如荼。

担负尖刀任务的“刘老庄连”灵活运用新型力量和新作战方式,迅即突破“敌”防御前沿,向纵深发起攻击。

“距离下一场战争打响还有0日。”“刘老庄连”门前,电子屏上的标语格外醒目,强烈的备战紧迫感扑面而来。

前些年,在国防和军队改革中,“刘老庄连”和全军许多英模连队一样,面临转型重塑。如何续写英模连队荣光,成为许多官兵亟须作答的时代考题。

“似乎就在一夜之间,过去那种靠步战车‘单打独斗’的传统战法就不管用了。”一级上士伍林回忆,由装甲步兵向合成营体制下装甲步兵转型后的首次演练,一向攻无不克的“刘老庄连”险尝败绩。

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连队党支部一班人达成共识:在合成营这个“大棋盘”之下,不仅要精通自己这枚“棋子”的“棋谱”,更要做到“车马炮”的密切配合。

“不满足大纲要求,不满足常规练兵,不满足单个过硬。”痛定思痛,刘老庄连官兵立下“三个不满足”铁规。放下旧观念,主动走出连队到友邻单位拜师学技,俯下身子当“学徒”。

功夫不负有心人。“刘老庄连”顺利通过上级组织的检验性考核,在全旅率先完成转型跨越。自那时起,和其他力量要素绑在一起训,和友邻分队捆在一起练,成为这支老牌连队的新传统。

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官兵人人均掌握多兵种知识,干部骨干个个都具备多岗位履职的能力”,成为“刘老庄连”的新名片。

2023年维和期间,“刘老庄连”组建的快反班,以113秒完成出动准备,在联合国战备能力检验评估考核中一鸣惊人。联合国官员高度称赞说,“这个速度除了中国军人,没有人能做到。”

向战疾行、为战冲锋。面对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换羽新生的“刘老庄连”在实战实训中磨砺胜战刀锋,在加速转型中奋力攻坚,向着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阔步迈进。

旭日东升,连队在嘹亮的军号声中苏醒。迎着霞光,分明能从一张张年轻坚毅的面庞上,望见这个英雄连队、这支人民军队无限可期的明天。

■记 者 何 弦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