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鳊鱼、鲫鱼、黄鳝、牛蛙、泥鳅、大口黑鲈和乌鳢“七条鱼”,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近日,省级风险监测结果显示,淮安市“七条鱼”合格率由6月份的83.3%提升至7月份的98.1%;淮安市监督抽检显示,淮安市“七条鱼”合格率由3月份的92.31%上升到8月份的96.9%。省市监测抽检“七条鱼”合格率实现“双提升”,是淮安市问题水产品“百日攻坚”行动的最新战果,凝聚着全市市场监管部门与各方协同配合的辛勤汗水与智慧结晶。
以检测准入为核心,构建市场自检、快检中心复检、监管部门法检的“三检联动”体系,实现批发市场、重点品种、入市批次的全覆盖检测。
监管部门提供快检仪器,推动全市9个水产品批发市场建立快检室,对无质量合格证明的“七条鱼”实行自检,合格方可入市销售。同时,检测数据实时接入市场监管部门一体化信息平台,实现检测信息自动上传及不合格信息全网预警。市、县(区)快检中心实行24小时抽检监测,每天在凌晨、晚间市场交易时间对批发市场进行抽检,每周对零售市场实现全覆盖抽检,复核市场自检结果,强化风险排查。此外,基于快检数据研判,开展专项监督抽检,对批发市场实行“周周检”、零售市场“双周检”,精准消除安全隐患。
截至目前,全市市场自检219 批次,合格率100%;快检中心快检317批次,合格率98.54%;监督抽检247批次,合格率96.9%。
以案件查处为核心,健全部门联合执法、市县协同办案、信息通报共享以及每周交流会商四个工作机制,织密执法检查网。
市、县(区)均成立由市场监管、农业农村、公安三个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队伍,确定本周联合执法主题,并实施市、县(区)联动机制,集中整治查处违法行为。联合公安部门出台《关于落实制售假劣肉制品暨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中进一步加强“两法衔接”工作的意见》,全面排查问题线索,深挖彻查案件,确保移送程序规范到位。推行市场统一索取票证、统一保管票证、统一检测项目、统一销售单据的管理模式,进一步规范市场经营秩序。
同时,落实挂钩联系制度。每周对县(区)、镇(街道)两级开展一次下沉指导,推动查验凭证、索证索票等制度落地执行。落实晨检夜查制度。每天对9个水产品集中交易集散地实施全覆盖检查,并将多批次法检不合格水产品来源地列为“高风险地区”,进行重点监管。
截至目前,已检查水产品经营户1128家,排查整改隐患63个,立案查处16起,有效整治行业突出问题。
以常态长效为目标,进一步在组织、能力、经费及督导层面加强保障,夯实攻坚硬支撑,守护“百日攻坚”行动成果。
加强组织保障。印发行动方案,实行“日会办、周调度、月报告”机制,先后发布典型案例3个。加强能力保障。在对市场快检人员集中培训基础上,根据市场快检人员变动实际,及时开展点对点业务培训,保证市场快检工作不脱岗。截至目前,已培训53人次。加强经费保障,优化经费调度机制,专项采购快速检测仪器及试剂耗材,扩大监督抽检覆盖批次,同步开展专项整治宣传教育活动。强化跟踪问效,对重点水产品违法案件实行督查督办机制,建立全流程绩效评估体系,推动形成长效监管机制。
本次“百日攻坚”行动是对民生关切的积极回应,有效化解了重点水产品风险隐患。接下来,我市将进一步完善源头管控、智慧监管和社会共治等机制,推动食品安全监管常态化、长效化,切实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通讯员 钱 馨 姜冬梅,记 者 刘 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