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安日报讯:近日,在洪泽区高良涧街道小区治理服务中心,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大屏实时监测辖区各小区的消防设施运行状态。这是我市推行“社区管小区”消防治理模式的一个缩影,也是全市提升住宅小区消防安全水平的生动实践。
高良涧街道以“社区管小区”为切入口,创新推出“54321”工作新机制:构建“区委领导、人大统筹、部门联动、镇街实施、法治保障”五级组织架构,实现责任、培训、演练、宣传“四个全覆盖”,形成社区、物业、居民“三方联动”,落实隐患整改和督导检查“两级闭环”,依托街道指挥中心统一调度。这一模式改变了以往消防责任不清、监管乏力的局面。
“过去,小区存在诸多消防隐患,物业难以有效管理,社区也无力全面顾及。”高良涧街道负责人介绍,“如今,通过明确各方职责,配强监管队伍,居民参与度大幅提升。今年以来,该街道火灾隐患持续减少,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现象大幅减少。”
今年以来,淮安市消防救援支队以市委、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为抓手,在分级管控、基层治理、快速处置三方面发力,全面提升住宅小区消防安全水平。
在分级管控方面,出台“消防工作任务清单”,细化95项个性任务,重点推进电动自行车、高层建筑等专项整治。针对“无水”高层住宅顽疾,全市摸排底数,按照“一区一策”原则进行整改,并推广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消防管网压力,确保设施长期稳定运行。
在科技应用上,盱眙县尅街商业街区率先试点“两点防控”模式,为商户安装独立式感烟探测器和燃气报警装置,实现实时数据直连监管平台;在高层住宅小区引入智能水压监控系统,破解传统巡查存在的监测盲区难题。“技术更新让隐患无所遁形。”市消防救援支队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楼冒烟,请立即处置!”某小区消防快速处置队接到指令后,3分钟内赶到现场,用便携式灭火器扑灭了因油锅起火引发的火情。今年,我市将提升小区消防安全水平纳入2025年市政府民生实事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建设住宅小区消防快速处置队,配备新能源灭火设备、巡防车等,实现“1分钟响应、3分钟到场、5分钟处置”。目前,全市已建成104支消防快速处置队,196个微型消防站完成提档升级,全部纳入“119”调度体系。队员们定期开展技能培训,部分队员还考取消防职业资格证书。“初期火灾灭早灭小,居民安全感显著提升。”一名队员说。
“全民参与”是淮安消防治理的核心理念。洪泽区组织居民担任“消防楼长”,盱眙县推行商户自查、物业巡查、社区检查“三级联动”,高层小区通过智能平台鼓励居民上报隐患。“火灾防控不能只靠消防部门,必须增强群众主人翁意识。”市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李荣说。
未来,我市将全面推广洪泽、盱眙等地的创新模式,深化“生命至上,隐患必除”专项行动,确保全年消防安全形势平稳,将试点经验转化为全市“风景”,让每个小区都成为安全港湾。
■记 者 杨 帆 通讯员 陈 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