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新闻 > 用汗水守护逝者尊严——记淮安市殡仪馆接运班组

用汗水守护逝者尊严——记淮安市殡仪馆接运班组

发布时间: 2025-08-08 14:27  关注度:251  来源:淮海晚报  作者:佚名
导读:正午的淮安,柏油路被烈日烤得发烫,空气里翻滚着热浪,一辆印着“民政服务”字样的面包车在车流中缓缓穿行。驾驶座上,刚上车不久的徐健额角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滴在满是汗渍的工作服上。仪表盘显示室外温度40℃。他拧开保温杯灌了口凉水,方向盘被汗水浸得有些湿滑——这是他十四年接运生涯里,高温季再平常不过的一个午后。

正午的淮安,柏油路被烈日烤得发烫,空气里翻滚着热浪,一辆印着“民政服务”字样的面包车在车流中缓缓穿行。驾驶座上,刚上车不久的徐健额角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滴在满是汗渍的工作服上。仪表盘显示室外温度40℃。他拧开保温杯灌了口凉水,方向盘被汗水浸得有些湿滑——这是他十四年接运生涯里,高温季再平常不过的一个午后。

在淮安市殡仪馆,有一群像徐健一样的人:他们用汗水守护逝者的尊严;他们的工作服上总能看到正午的汗或深夜的霜;他们是一个鲜有人知却至关重要的集体——接运班组。

●骨子里的习惯: 为了逝者随时待命

接运班组的字典里从来没有“下班”二字。前段时间那场持续半个月的高温天气中,徐健从清晨开始忙碌,接运遗体、与家属沟通、整理现场……他像转动的陀螺一样停不下来。直到星星爬上夜空,他把车开回单位,喝下半瓶冰镇矿泉水,又接到了下一个接运任务的电话。“人家等着处理后事,咱耽误不起。”他说这话时,后背上的汗渍还没干透,将工作服浸出一片斑驳的深色。

对接运班组而言,“随时待命”不是口号,是刻在每个人骨子里的习惯。炎热的夏季,徐健的车里永远备着冰镇毛巾,每隔一小时就要换一次;李东海的值班室抽屉里总放着清凉油,从接到通知到出车,最快只要3分钟。有次三伏天午后,徐健在乡间土路陷了车,地表温度超过40℃,他顶着烈日在烫脚的泥里推了半小时才把车推出来。遗体安全送到了,他浑身被汗湿透,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衬衫全都贴在背上。“逝者为大,这点热算啥!”他说。

●热浪里的敬业: 让“最后一程”走得有尊严

接运车的后座总备着三样东西:干净的白布、折叠的担架、一小瓶消毒液。“这是给逝者的体面。”徐健说。有次接运一位逝去的独居老人,其家属还未赶到,徐健细心地为逝者整理好衣襟,用布轻轻盖住面容。家属赶来时,对着他深深鞠了一躬。

给逝者的体面,藏在无数细节里。李东海记得也是个高温天,他接运一位在户外过世的老人。老人的衣服被汗水浸得发潮,额头上还有汗珠。他默默从自己包里拿出干净的干毛巾,轻轻擦去老人额头的汗。“走的时候,得清清爽爽的。”他轻轻地说。酷暑期间,他带着组员一遍遍调整接运流程,既要避免高温影响遗体,又要让家属感觉到他们不是“急匆匆地应付”。

●“最后一公里”: 他们用温情守护

“小周,这趟你去,我替你盯下午的班,天热记得多喝点水。”李东海把车钥匙塞给同事小周。作为组长,李东海的口袋里总揣着个小本子,记着谁最近身体不好,谁家里有孩子要照顾。“一个人撑不住,一群人才能顶起来。”他说。一个个温暖的细节,把5个人的班组拧成了一股绳。

班组的休息室里,摆着徐健的“江苏省民政系统劳动模范”奖状、李东海的“先进个人”奖杯,还有挂满墙的锦旗——“情暖人间”是出现最多的字眼。李东海说,其实他们更在意的,是家属那句“谢谢你们”。

夜色渐浓时,接运车又出发了。车窗外,淮安的灯火在闷热的空气里微微晃动,像浸在暑气里的星辰。驾驶座上的人或许是徐健,或许是李东海,又或许是班组里的其他人。他们握着方向盘,载着逝者的尊严,也载着生者的慰藉,在夏夜的燥热里稳稳前行。

这就是淮安市殡仪馆接运班组——一群在平凡岗位上,用坚守对抗热浪的人。他们说不出什么豪言壮语,只知道这“最后一公里”,得有人好好走下去。而他们,会一直走下去。

■记者 左文东 通讯员 王昌文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