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新闻 > 用汗水淬炼亚洲最大“水上立交”——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淮安枢纽项目现场见闻

用汗水淬炼亚洲最大“水上立交”——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淮安枢纽项目现场见闻

发布时间: 2025-08-04 09:15  关注度:245  来源:淮安日报  作者:佚名
导读:烈日灼灼,热浪滚滚。7月上旬,在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淮安枢纽项目现场,机械轰鸣,车辆穿梭,各作业点位施工有序推进,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淮安枢纽项目是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的关键节点工程,京杭大运河和淮河入海水道在此立体交会,是亚洲最大的“水上立交”,建成后将成为淮河流域防洪体系的关键控制性工程。

烈日灼灼,热浪滚滚。7月上旬,在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淮安枢纽项目现场,机械轰鸣,车辆穿梭,各作业点位施工有序推进,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淮安枢纽项目是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的关键节点工程,京杭大运河和淮河入海水道在此立体交会,是亚洲最大的“水上立交”,建成后将成为淮河流域防洪体系的关键控制性工程。

“拧出”幸福生活

早上9点,室外温度逼近38摄氏度,刘业飞和工友们在绑扎钢筋,汗水顺着他的脸颊滑落,浸透的工装反复经历“湿—干—湿”的循环。今年57岁的刘业飞,在工地干活已有10来年,在淮安枢纽项目上,他是钢筋班组的组长。“一出工,衣服就湿透了,手上的活却停不下来,得赶在10点前多做一些。”刘业飞说,每天早上5点,他们准时上工,趁着清晨凉爽抢进度,“工地上有绿豆汤、西瓜和藿香正气水,晚上宿舍有空调,夜里舒舒服服睡觉没问题。”

image.png

说话间,刘业飞用扎钩往钢筋骨架里一插,手腕翻转间,就将两根钢筋牢牢捆扎结实,动作娴熟如行云流水。“一个止坎沟25米长,每10厘米绑扎4次,完成一个止坎沟就得绑扎上千次。”刘业飞说,为防止晒伤,他们工作时都穿着长衣长裤,“干了这么多年,早就习惯了,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把活儿干好,确保工程质量。”

“工地上的活都不好干,钢筋工尤其吃苦。”刘业飞说,夏天钢筋被暴晒后,摸上去烫手,即使带上厚手套也难以完全隔绝那股灼热感,但他和工友们早已练就一副“钢筋铁骨”。“大家都紧赶慢赶干活,每天按时按量完成任务,用自己的辛苦给家人‘拧出’幸福生活。”刘业飞说。

说起淮安枢纽项目,刘业飞满脸自豪:“这么大的工程,我能参与其中,感到十分光荣。我和上初一的孙子说过这个项目,以后建好了,我一定要带孙子过来看看。”

打磨过硬质量

“我们这个工作需要细心和耐心,每一块模板都要经过上千次磨光,还要进行油磨处理,确保表面光滑无瑕疵。”说话间,模板工陈建明拿着打磨机仔细打磨着一块模板,汗水顺着他的额头滴落,却丝毫未影响他手上的进度。

image.png

“打磨模板是个精细活,容不得半点马虎,稍有差池就会影响整体质量。”陈建明说,尽管工作繁重,但他从未懈怠,“看着一块块模板在我们手中变得完美,心里很有成就感。”陈建明特别提到,项目部对安全防护措施非常重视,定期培训让大家心里更有底,“干得安心,才能干得更好。”

模板被烈日炙烤得滚烫,陈建明依然一丝不苟地操作着,虽然手套已被汗水浸透,但他依然稳稳地握住打磨机,细致地一遍遍打磨,力求每个细节都完美无缺。陈建明是淮阴区人,当模板工已经有十几年,在不少工地上都干过。

“歇一歇,喝口水。”陈建明一边招呼工友,一边用衣服擦了擦脸上的汗,紧接着拿起地上的大水杯“咕咚咕咚”灌了几大口,“天气比较热,我们每人每天要喝三四斤水。”陈建明说,为了给工友们防暑降温,项目部不仅备有防暑降温的药物,而且施工期间西瓜、绿豆汤等不间断供应。

短暂休息后,陈建明和工友们又投入紧张的工作。阳光越来越烈,模板被晒得更加滚烫,打磨机接触到模板时,溅起细小的火花。陈建明和工友们顶着烈日埋头苦干,用心雕琢每一寸模板。

锻造精品工程

“这边看一下,要注意安全。”淮安枢纽项目副总经理余辉皮肤黝黑,白色的衬衫早已被汗水湿透,他在工地上边走边叮嘱,目光扫过每个角落,确保一切井然有序。

上午10点半,余辉从工地回到办公室,“到办公室整理一下工程记录,再细化一下明天的施工计划。”余辉打开电脑,仔细查看各项数据,“我一般是跟着工人同吃同住,早上5点多到工地,确保每个环节都按计划进行。”

“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苏投资额和工程量最大的单体水利工程,淮安枢纽项目概算投资约17亿元,是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中单体投资最大的项目。”余辉说,淮安枢纽项目将在一期地涵北侧新建二期立交地涵30孔,即向北再延伸原地涵的两倍长。新老地涵结构基本一致,同为“上槽下洞”,新地涵上部京杭运河航槽宽度将达到91米,下部地涵用于入海水道泄洪。二期工程还将扩挖上下游引河2.96千米、加固堤防5.92千米,配套相应的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等工程。

困难虽多,信心却足。“面对高温天气,我们采用弹性工作制,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同时配备防暑降温物资,确保一线工人身心健康,高质高效推进项目建设。”余辉说,目前工地上有200多名工人,随着工程进入关键阶段,工人将增至600多人,工地上将更加繁忙,但余辉信心满满,表示将通过科学管理和细致关怀,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俱佳。

■记 者 陈 帅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