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新闻 > 跳跃在五线谱上的梦想——乡村教师于辉的人生韵律

跳跃在五线谱上的梦想——乡村教师于辉的人生韵律

发布时间: 2023-11-10 18:42  关注度:1402  来源:淮海晚报  作者:佚名
导读:于辉是一名乡村教师。1978年8月高中毕业,因为他在学生时代积累了很多英语知识,回乡不久,便成为一名代课教师,先后在淮阴县(现为淮阴区)吴集中学和赵集中学任教多年。

梦想,是人生的地标性建筑,不管是谁,只要对自己的梦想进行执着追求,总会有实现的机会。洪泽区岔河镇乡村教师于辉用几十年的执着追求,圆了自己作曲家的梦想,成为活跃在淮安大地上的音乐工作者。

于辉是一名乡村教师。1978年8月高中毕业,因为他在学生时代积累了很多英语知识,回乡不久,便成为一名代课教师,先后在淮阴县(现为淮阴区)吴集中学和赵集中学任教多年。

走上教学岗位的于辉一边教学,一边刻苦钻研教学业务,在学中教,于教中学。他非常理解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困难,并没有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寻找出各种窍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他还自学大学英语课程,为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洪泽,当一名教师很有获得感、幸福感和自豪感,而于辉的英语教学水平早已名声在外,因此,洪泽吸引着于辉,于辉也收到了洪泽的邀请。

那个年代工作调动很难,一个代课教师要想跨县调动几乎不可能。于辉勇敢地抛弃了一切,“净身出县”,洪泽则以“敞门落户”首开先河接纳了于辉。1982年9月2日,洪泽县(现为洪泽区)西顺河中学的讲台上出现了于辉的身影。

除了英语教学外,于辉还兼职学校的音乐教师。鲜为人知的是,他还有一个作曲的爱好,他悄悄将自己的这一爱好利用音乐教师之名进行“隐身”,却从未显露出丝毫的锋芒。

有成语云:曲径通幽,于辉和大家一样深明其意。对个人作曲的爱好,他不能说没有这个“野心”,不过为了圆梦,他还是采取了与爱好“幽会”的曲径,悄悄向着自己的梦想前进。

到新单位后,于辉一直把英语教学作为强项在师生面前展示,精心备课、教研探讨与认真批阅学生作业,十分敬业。但那些音符他一刻也没有放下。一有空闲时间,他便在宿舍关起门来,边创作边用口琴或手风琴进行演练,同事和领导都以为他只是用音乐打发时间、排遣寂寞,也就习以为常了。

那时候,学校图书馆没有歌曲类杂志,要想得到一首好词,在通讯还不太发达的年代,得专门走到几十公里外的县城图书馆,才能找到想要的杂志。一到节假日,不论是酷暑严寒还是雷电风雪,都阻挡不了他去图书馆的决心。每次走进图书馆,他都埋头阅读、精心抄写,把适合自己作曲风格的歌词、作曲知识与曲例抄录下来,再结合自己酝酿出的旋律进行创作。1991年,他谱出了自己的处女作——《腊七腊八》。

于辉的“伪装”术经过八年隐身,终于在一朝迎来了令他意外的惊喜。

一天,校长以谈心的名义找他征求意见。原来是对方发现了他藏在宿舍里的一沓曲谱创作稿,那可是他多年的心血。校长看着那些从一稿、二稿到反复修改后的定稿,被深深感动,这样一位音乐人才如果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那也是一种失职。为此,校长询问于辉是否愿意改做专职音乐老师?

真是千里马遇上了伯乐。于辉听到这句话,顿时感动得热泪盈眶,他坦言,其实自己一直在日思夜盼这一天到来。校长随即又担心起来。当时的老师转科并不容易,尤其是像于辉这样有名气的老师,一旦向组织提出,就有可能会被调到别的学校。若是这样,西顺河中学就得不偿失了。

经过一番商议,校长带着于辉的作曲成果,到教育部门找到局长,于辉终于走上了专职音乐老师的岗位。掀起“盖头”的于辉,心情舒畅得好似忽然间打开了通向音乐殿堂的大门,他不只是一心埋头于教学,还把课堂当成了创作的试唱室,只要创作出一首歌曲,就会在反复推敲与修改成熟后教学生们演唱。

时间如流水,默默向东去。于辉从一名英语代课教师变身为一名音乐教师,在43年的乡村教师道路上创作出1300多首歌曲,37首歌曲获市级以上奖项,其中《再唱我的中国心》荣获教育部等举办的“红色基因”全国歌曲征集大赛银奖,《大国工匠》在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谱曲大奖,《再唱梦里水乡》荣获全国歌曲征集优秀奖。从乡村教师攀登上作曲台阶的于辉,受到了张宏光、孟宪斌、晓光等十多位全国著名作曲家的关注和支持,他用独具个性的旋律,证明乡村教师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梦想扎根乡村,干出事业。

■融媒体记者 潘梦洁 通讯员 高锦潮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