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桥见淮安 > 平桥:因运河而生,缘桥而得名

平桥:因运河而生,缘桥而得名

发布时间: 2022-11-20 10:40  关注度:1729  来源:淮海晚报  作者:佚名
导读:平河桥这一名称,最早见于《宋史》。据《宋史·列传·叛臣》记载,南宋绍定三年(1230),为剿灭叛臣李全,“每军过千人,一屯南渡门,一屯平河桥,一屯北神镇,城中、城西各一。” 这是平河桥名称第一次在国史中出现,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史籍称“淮甸之门户”,是淮安(山阳)的南大门。

据史料记载,平河桥始建于宋代,距今已有近千年悠久的历史。平河桥这一名称,最早见于《宋史》。据《宋史·列传·叛臣》记载,南宋绍定三年(1230),为剿灭叛臣李全,“每军过千人,一屯南渡门,一屯平河桥,一屯北神镇,城中、城西各一。” 这是平河桥名称第一次在国史中出现,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史籍称“淮甸之门户”,是淮安(山阳)的南大门。

002.jpg

旧时平桥街景

而目前查到最早出现“平河桥”地名的史籍,是日本高僧成寻的日记《参天台五台山记》,其在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4月26日的日记中记载:“午一点,曳纲手出船,离楚州新(辛)店上船……离州三十五里,至平河桥宿。”如此说,“平河桥”应该是北宋年代就架设在另一条河即平河溪上的桥而得名,故称“平河桥”。现今的运河没开通前,平河桥村与平河村周边本是一块土地,史籍上记载叫平河桥村,明正德《淮安府志·规制》卷五有平河桥村名称:“平河桥村,在辛店南乡。”可见,因为运河开通后才使这块土地一分为二,平河溪自然也被拦腰截成两段,河头留在了平河桥村的一人巷,而成了平河桥桥址。平河桥历史上不但有一条河,而且有一座桥,都与“平河桥”名字有直接关系。这条河叫平河溪,这时平桥集镇既紧依运河得南北交通之利,又得溪河东西水运之便,借水逐步繁华起来。天长日久,邗沟东岸“平河”名,逐步简称为“平河桥村”,邗沟西岸则延续着“平河村”的名称。

运河东主要河段久而久之就称北溪河,今称头溪河。水利史上有“十洞归溪”之说,明清时期沿从淮安南门外,沿运河东堤建筑10座涵洞均通溪河,而平河桥镇就坐落在八九十涵洞之间。又连接南北驿道,平河桥就是架在平河溪上的,桥下每当洪水来临时,从白马湖起经头溪河,水向东流入射阳湖,其他河湖水流入运河,向东流入大海。

乾隆《淮安府志》《山阳县志》是这样记载平桥的:“平河桥镇,城南五十里……昔有桥,今圮久矣。运河水至此而平,故名。”隋唐运河直通江海,有潮汐,形成潮水有涨落潮。涨潮或落潮有一段时间,潮水不再改变流动方向,俗说“打停”,而“水至此而平缓”,而称“平潮”,后人又称“平桥”。

001.jpg

乾隆帝南巡图

乾隆《淮安府志》记载:“平河桥,城西四十里,宋时建,今废。”之后桥又经历了数次毁而复建,终因河床与河堤不断加高,该桥最终毁去不再重建。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建八涵洞引水入溪,溪河头段失去引水功能,久而久之自然淤塞,桥也渐渐失去作用。到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又开挖了岔溪河,西接溪河,东接横河,平桥的上游河段逐年废弃,一人巷下的河头段则完全夷为平地,南北已连成一片,桥从此失去作用了,必废无疑。据此推算,平河桥废弃至今已有250多年了。

明正德《淮安府志》则载有“平河渡、故晋渡”,由于运河的开凿和不断地整治,适应漕运的发展,为了方便平桥、平河两岸人员往来,此时沟通的渡口至少有两个,对促进平河桥镇与平河村两岸经济发展都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古镇平河桥,为黄金水道上的运河重镇,成为“淮关之门户”。由于平桥的地理位置非常独特、优越,乾隆《山阳县志》称之为“往来通衢”。在漕运兴盛的时期,发挥了漕运总督部院门户作用,运河堤成为东路一条重要的陆上官路——通京大道和驿道,从镇中心穿过。水运轮船运输业,从光绪三十一年(1897)起,多艘挂英美商旗号,经营镇江至清江浦航线,往返均在轮船码头停靠,成为全国水陆交通网的一个重要节点。平河桥也就自然承担了南来北往陆路、水路人员往来和过客的接待,很多相关行业也应运而生,促进繁荣发展。

根据《续纂淮关统志》载:“平河桥镇……而村落市肆两相映带,南北货船帆樯络绎。”每到天晚前,为使后面的船只不致蜂拥而上,造成淮关(板闸钞关)过分拥挤,南来船舶临晚到达平桥时,一律不得继续北上,必须在平桥停驻,待天亮后才得启航。作为“淮关之门户”的平桥,就必然承担了停靠船舶客商的吃喝休闲、寻欢作乐的服务。每天傍晚北上的成百上千艘船舶上的商人、船工纷纷上岸。这些都带动了粮行百杂、客栈旅店、酒楼饭馆、洗浴理发、烧香拜佛等各行各业生意兴隆,也导致四面八方人口向平桥集聚,寻求商机。当时2街5巷,南庵到北庵长三里三,街上坐贾行商绵延不绝,管、沈、吴三大姓带头经营创业,商家店铺生意兴隆,河中漕船接踵、帆樯林立、桨声灯影,岸上人流如织、昼夜传喧。平桥古镇,起源于运河,得益于漕运,繁荣于商贸。又因地处周边四镇八乡的中心区位,街道傍依着运河,集镇上店铺林立。不仅有粮行、杂货店、布店、饭店、中药店、铁匠铺、理发店和天元银楼等,还有为驻泊船家、往来客商、周边村民和集镇住户服务的大大小小的烧饼店、油条店、熏烧店、旱烟店、豆腐坊、糟坊、磨坊、染坊、炕坊、制香坊、肉铺、竹木铺、鱼行、猪行、茶炉、茶馆、客栈、浴室等。

■董树华 文/图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