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市公安局始终将防控体系建设作为高质量平安淮安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构建具有淮安特色的“睿安”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初步实现案件总量、重大安全事故下降,见警率和管事率、打防管控能力、群众安全感与满意度上升的目标。
该局在全市5条高速公路、1条国道、10条省道的重要交通节点,设立13个公安检查站,形成环市防线;围绕韩侯大道、237省道等建设8个警务查报站,在淮安南、淮安西等23个高速公路出入口设立应急堵控点,形成环主城区防线;依托城市内部175个巡防网格,63个“1、3、5分钟”快速反应圈,17个警务工作站,8支处突机动队,657个派出所警务区以及社会治安联动点,形成环核心区防线,确保遇到突发警情防控体系防得住、守得牢。
该局围绕环市、环主城区、环核心区防线投入“微卡口”、超级卡口等感知设备9300余台,其集人像识别、车辆抓拍、MAC地址采集等功能于一体,形成电子覆盖防线,实现车过留影、人过留像。同时,搭建智慧公安检查站模块,整合智能感知设备数据,并建立智能分析模型,实现协同计算、自动比对,为“控人、控网、控物、控事、控案”提供秒级响应数据产品。在公安检查站、警务查报站以及机场、火车站、汽车站配备人证核验系统和智能安检设备,为民警配备移动警务终端,按照等级勤务要求梯次投放警力。在重大活动、敏感节点以及重要警情发生时,启动联勤联防机制,由交警、巡特警、武警、铁路公安同步上点、协同查控,实行24小时巡逻,实现对跨区域疑人、疑车、疑物的动态管控。今年以来,全市街面见警率提升30%,警情处置时间缩短1/3,街面盗抢警情同比下降18.7%,巡防抓获数始终位居全省前列。
该局按照“一社区(村)一室”标准,在全市设立420个警务室,并按照“8+5+X”标准进行升级改造,有效服务和支撑信息采集、反恐处突、侦查破案、行政管理等各项工作。建设社会动员平台,精心打造市级社会治理中心、县域“四合一”社会治理中心及“淮上义士”等品牌。目前,全市发展义务巡防员31875人、治安信息员17580名,完成146个派出所、598个警务区与5589个网格标准地址的对接,实现“警网”深度融合,全市“社区民警进班子”占比99.16%。同时,各县区进一步完善细化警格网格边界,并按照网格事务量划分下沉警力,由社区民警兼任副网格长,社区辅警、网格员共同开展实有人口联管、涉稳因素联析、矛盾纠纷联调、治安隐患联防、公共安全联治等工作。
该局创新打造“场所行业自主登记报备系统”,面向公共娱乐场所、特种行业等进行推广,有效落实动态化管控要求,截至目前,已通过该系统采集3137家经营单位基础信息,实现4852名从业人员的自主登记。全面开展全市旅馆人脸识别系统安装工作,普及率在98%以上,采集比对人脸信息340余万条,提供无证入住请求服务1.2万余次。研发推广以人脸识别及开箱验视为必经流程的“掌上寄递”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并推出“刷脸寄件”“电子身份证寄件”等便民措施,采集汇聚各类治安要素信息,推动寄递物流行业实现信息化、动态化、智能化监管,确保寄递业“3个100%”要求得到有效落实。
该局依托智慧内保功能模块,全面采集录入学校、医院、银行等社会单位数据,关联社会单位监控和异常行为识别,对重点单位内部及周边重点人员、重点车辆、重点物品、警情案件等进行实时动态分析。在全市8个一级长途车站入口安装人像智能化采集前端设备和手机信令扫描仪,在6个有轨电车地下通道安装260台人流统计设备,实现所有长途汽车和车站重点部位视频监控全覆盖,全面提升公共交通枢纽安全管控能力。
( 苏士金 张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