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安114网(淮安新闻网5月6日讯:何渊) “吃完水果剩下的果皮有用吗?如果按照分类它属于那一种分类?”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难倒了不少市民。昨日记者就淮安市市民的垃圾分类的知识、意识以及习惯情况进行了调查走访。
垃圾分类知识,多数市民表示“略懂”
现在的大学生多数属于90后,环保的宣传可以说是从小学就开始。那么素质相对较高的大学生对于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又怎么样呢?昨日,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大学生和市民,他们对垃圾分类的了解,让记者感觉不容乐观。
谈起垃圾分类的知识,大学生史静对记者说:“我知道电池必须要单独放置,一些不可分解的塑料也不能随便填埋,对土壤有污染。玻璃瓶、纸张应该是可回收垃圾。其他的就不怎么了解了。”
“过期的药品属于哪一类垃圾?”记者问到。
“这个不懂,照我理解应该是属于那种有害的吧,毕竟现在的西药基本都含有化学成分,随便扔掉的话,可能会有污染吧。”史静不太肯定地回答说。
市民杨迎运也对记者表示:“多少有点了解,但是不是很确定。”当记者请他讲讲具体分类的时候,她对记者说:“分为可回收垃圾和有污染垃圾吧。可回收垃圾指塑料、玻璃瓶之类的。有污染的垃圾就是指有害的垃圾,比如电池、温度计吧。”
“那布料属于哪一种?”记者问到。
“属于有害的吧。”杨迎运说。(布料属于可回收垃圾)
其他的几位市民的情况也类似,都有所了解,但不精通。
垃圾分类,多数市民表示,“支持,但没这个意识和习惯”
那么对于垃圾分类,市民的态度是什么呢?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了数位市民,得到的答案都是“支持”。
在工农路上,沿街商铺的老板沈先生对记者说:“我们对于垃圾分类肯定支持。国家宣传环保、我们淮安要求低碳,垃圾分类肯定是必须的。但是,话说回来了,我们这样的小城市又有多少人真正地去做呢,我是没做到,平常没这个意识和习惯。”
大学生刘芸说:“垃圾分类肯定是支持的,但是整个社会环境都没有做到垃圾分类,我们自然也就没有这个习惯了。”
大治路上,记者采访了一位环卫工人,她对记者讲:“先不要说垃圾分类处理的事情,市民能不随地乱扔垃圾就不错了。”
在采访中,也有市民有垃圾分类的习惯。统计局的胡小姐和张小姐对记者表示:“平常在家的时候就将可回收的单独分开,积攒起来卖钱,既环保也得利。”
沈先生隔壁的王老板也对记者讲:“我家住利苑新村,利苑新村有单独扔电池的垃圾桶,我平常将废弃的电池扔在里面,毕竟环保也是对自己负责。”
那么,市民对于垃圾分类处理有市民建议吗?沈先生有对记者说:“垃圾桶设置有问题。新小区有分类垃圾桶,那些没有分类垃圾桶的老小区怎么办?是不是可以在老小区增设一些?此外,单设置垃圾桶还不行,还要考虑到一些不识字的人,比如幼儿园的小朋友、目不识丁的老太太,这些人就是给她讲也没用,不识字分不清怎么放?是不是可以在桶上标一些更直观的图案,比如可回收的桶上就画玻璃瓶、纸张等图案,有害垃圾桶上就画电池、日光灯管图案。这样一目了然。”
垃圾分类误区
鉴于市民的垃圾分类知识的匮乏,记者从网上摘抄了一些垃圾分类的误区:
误区一、大棒骨是餐厨垃圾
事实上,大棒骨因为 “难腐蚀”被列入“其他垃圾”。类似的还有玉米核、坚果壳、果核等。鸡骨等则是餐厨垃圾。
误区二、厕所卫生纸可回收
厕纸、卫生纸遇水即溶,不算可回收的物品,类似的还有陶器、烟盒等。
误区三、餐厨垃圾装袋扔进桶
常用的塑料袋,即使是可以降解的也远比餐厨垃圾更难腐蚀。此外塑料袋本身是可回收垃圾。正确做法应该是将餐厨垃圾倒入垃圾桶,塑料袋另扔进“可回收垃圾”桶。
误区四、花生壳算其他垃圾
花生壳属于厨房垃圾。家里用剩的废弃食用油,目前也归类在“厨房垃圾”。
误区五、落叶算其他垃圾
尘土属于“其他垃圾”,但残枝落叶属于“厨房垃圾”,包括家里开败的鲜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