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城核心区的文明实践阵地如何完善?资源力量如何整合?活动形式如何丰富……近年来,清江浦区淮海街道结合商圈特点,聚焦群众需求,加快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着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积极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商圈路径”。
近年来,淮海街道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不断创新宣讲形式与内容,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紧盯“新”需求,打造暖“新”驿站。随着经济发展,新就业群体规模持续扩大,目前商圈范围内仅网约车司机、外卖配送员、快递员、网络主播等新就业群体就超过3000人。针对这一特点,该街道在商圈最繁华地段打造暖“新”驿站文明实践点,将理论宣讲的“讲台”搬进商圈,通过“微党课”“微视频”等形式,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真正实现“新行业发展到哪里、新群体就业在哪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跟进到哪里”。
今年以来,该街道依托百姓名嘴、红色故事讲解员等宣讲力量,壮大“金丝银发宣讲团”队伍,通过开展分众化、情景化、互动化宣讲,用“乡音”传递“党音”,用“小故事”讲清“大道理”,用“小舞台”演绎“大情怀”,让理论传播既接“天线”又接“地气”,各类文明实践阵地累计开展理论宣讲90余场次,覆盖4500人次,“理响淮海”理论宣讲品牌效应进一步放大。
该街道始终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作为文明实践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整合志愿服务力量、丰富志愿服务形式,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为了方便周边老人就餐,淮海街道健康路社区文明实践站提档升级幸福食堂,由原来的每日供应早餐升级为每日供应三餐,针对特殊群体提供志愿者送餐上门服务,受到周边居民一致好评,社区获评2025年“江苏省志愿服务之星”。聚焦“幼有所托”,假期里,文明实践站除了安排大学生志愿者开展结对阅读、作业辅导之外,还推出“点亮星夜”“缤纷仲夏夜、观影送清凉”红色观影活动。针对孩子放学接送看护难题,创新推出“共享家长”邻里互助项目,既解除了家长们的后顾之忧,又增进了邻里间的信任与互助。打造“社区智教综合体”品牌项目,通过引入AI智能教育、全科辅导与非遗研学等新业态,有效解决家长“看护难、教育贵”的难题,目前服务青少年超800人次,推动志愿服务从“基础保障”向“品质赋能”升级。
该街道围绕“里运河畔与礼相伴”主题,开展诚信宣传周活动,举办诚信主题讲座、诚信故事会及读书分享等系列活动,通过群众演、商家谈、顾客评等形式,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市民诚信意识不断增强,商圈诚信氛围进一步浓厚。
该街道大力挖掘、培育和宣传群众身边先进典型,广泛开展“身边榜样前行力量”“情暖淮海·爱心助力”等主题活动,让凡人善举成为风景,让美德浸润商圈每个角落。3年来,该街道累计评选表彰先进典型220余人次。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文化活动,定期邀请驻区单位、企业、学校开展拔河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搭建沟通交流平台,进一步融洽商圈内部关系;结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等,组织文艺演出、手工剪纸、观影等活动,不断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有服务,更要优服务。从幸福食堂的烟火气,到托育康养的幸福感,从急难愁盼的“揪心事”,到品质提升的“心头暖”,始终坚持群众需求和文明实践精准对接,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精准施策、一圈一策”“缺什么、补什么”,一幅文明实践有热度、服务群众有温度的美好新图景正在商圈铺展。
■通讯员 宗方昉 李宇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