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新闻 > 涟水县五港镇蔡工村:小红薯串起乡村振兴产业链

涟水县五港镇蔡工村:小红薯串起乡村振兴产业链

发布时间: 2025-11-23 10:04  关注度:252  来源:淮安日报  作者:佚名
导读:初冬时节,涟水县五港镇蔡工村的红薯种植基地里,村党总支书记王玮蹲在田埂边,与村民沈龙祥一同查看红薯长势,为12月的采收做准备。旁边放着数个挖出的红薯,个个圆润饱满、色泽金黄。

淮安日报讯:初冬时节,涟水县五港镇蔡工村的红薯种植基地里,村党总支书记王玮蹲在田埂边,与村民沈龙祥一同查看红薯长势,为12月的采收做准备。旁边放着数个挖出的红薯,个个圆润饱满、色泽金黄。

“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收入,就要靠产业。”王玮介绍,蔡工村位于盐河沿岸,土质特殊,一直有种红薯的传统。2023年,村里组织赴福建考察,得知那里的红薯产值高达100多亿元,深受触动,决定回乡发展红薯产业。

蔡工村先与省农科院合作,引进优质品种。栽种一年后,发现相较传统品种,亩产增加1000—1500公斤,亩均增收数千元。沈龙祥去年还在观望,今年主动拿出5亩地种植新品种红薯。“光种红薯就能多赚1万多元,加上在加工厂务工的收入,一年增收两三万元没问题!”他笑着说,现在村里像他这样的农户越来越多。

单个村庄力量有限,五港镇充分发挥“五级人大代表,助力强村富民”蔡工联盟优势,以蔡工村为核心示范种植区,向周边韩鲁村等6个村辐射,通过引导村集体领办合作社等,整合区域资源,推动红薯产业向品牌化、标准化、市场化发展,稳步推进全产业链建设。

以蔡工村为例,通过“种植+加工+销售”全链运作,实现红薯种植面积突破200亩,总产量超450吨,为村集体增收近20万元,带动农户户均增收1.2万元,小红薯成为村民致富的“金疙瘩”。

目前,蔡工村已建成红薯加工厂房,陆续推出粉丝、红薯干、薯片等产品。过去散户加工效率低、价格低,如今统一品牌、统一标准,“蔡工渡口”系列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加工厂房旁设立了直播专区,通过电商平台将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蔡工村以小红薯为切入点,做强一产、做优二产、激活三产,实现全链增值,正是这一精神的基层实践。王玮表示,将全面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依托特色资源不断深化产业体系建设,在带动本村及周边村民增收致富的同时,壮大村集体经济。

■记 者 金海洋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