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新闻 > 独居老人如何“空巢”不“空心”

独居老人如何“空巢”不“空心”

发布时间: 2025-10-30 11:22  关注度:241  来源:淮海晚报  作者:佚名
导读:凌晨3点多,64岁的田阿姨(化姓)从睡梦中突然醒来,便再也睡不着。她起身来到阳台坐在藤椅上,白天喧闹的城市此刻如此宁静,如同这一百多平的房子,只有墙上时钟的滴答声和一个孤独的老人身影在摇晃。

凌晨3点多,64岁的田阿姨(化姓)从睡梦中突然醒来,便再也睡不着。她起身来到阳台坐在藤椅上,白天喧闹的城市此刻如此宁静,如同这一百多平的房子,只有墙上时钟的滴答声和一个孤独的老人身影在摇晃。

早年丧偶的田阿姨有个优秀的儿子。儿子博士毕业后留在大城市工作,她便一人独居在老家。儿子平日忙于工作,偶尔会与她视频聊天,没聊几句又因工作匆匆挂了电话。偌大的家里,说句话却没有人回应,睡眠不好的田阿姨深夜只能刷短视频打发时间。

半年前,田阿姨的生意出现了亏损,半辈子的积蓄都搭了进去。为了不让远在外地的儿子担忧,她选择自己默默承受。无处诉说苦闷的她,情绪逐渐抑郁低落,对任何事都缺乏兴趣,不愿与他人沟通交流,将自己关在屋子里,除了必要的买菜购物很少外出;整日胡思乱想,感觉身体疲乏无力;记忆力下降,出门有时丢三落四,并伴有全身游走性疼痛不适感;胃口变差,食不下咽,吃了又感到胸口堵。为求系统诊治,田阿姨来到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科就诊,被诊断为“焦虑抑郁状态”,进行住院治疗。

“她住院都是一个人,前几天请陪护人员照顾了几天,但她基本上不与他人交流。”该院心理科五病区科主任杨林介绍,“现在像田阿姨这样的独居老人越来越多,生活可以自理、物质条件有保障,但长期缺乏交流、情感支持不足,心理问题往往被忽视。如何关注他们的精神需求,正成为亟待重视的课题。”

●独居老人的心理健康困境

1.孤独与社交隔离

许多独居老人因子女异地、老友离世或社区联系薄弱,长期处于“零对话”状态。持续的社交匮乏会加速他们认知功能退化,甚至增加阿尔茨海默病风险。

2.抑郁与焦虑情绪

面对健康问题、生活自理困难,或对突发疾病的担忧,独居老人易陷入抑郁和焦虑。独居老人焦虑抑郁发生风险是非独居者的4.3倍,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对生活失去兴趣,甚至出现自杀念头。

3.自我价值感缺失

退休后社会角色转变,加上身体机能衰退,老人可能觉得自己成为子女负担,产生“活着是累赘”的自我否定,进而失去生活目标和意义感。

4.恐惧与安全焦虑

对摔倒、突发疾病无人救助的担忧,以及对家中安全的顾虑,独居老人日常生活会充满焦虑。部分老人因恐惧而减少外出,进一步加剧孤独感。

5.睡眠与健康问题

孤独和焦虑常伴随睡眠障碍,如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等,影响独居老人身心健康。长期心理压力还可能引发或加重慢性疾病,形成“心理—生理”的恶性循环。

●老年抑郁症的早期信号

1.情感麻木:对事情失去兴趣,感觉什么都没意思,笑容从脸上消失。

2.思维减速:反应变慢,注意力不集中,犹豫不决。

3.躯体化症状:身体出现各种无法解释的疼痛、乏力、头晕等症状。

4.价值感丧失:经常说出“我老了,没用了”“我是你们的累赘”之类的话,陷入深深的自责和无价值感。

5.生活动力枯竭:回避个人卫生,不收拾房间,饮食变得极其简单或比较混乱。

请记住:当一位老人反复诉说身体不适时,在排查器质性疾病的同时,一定问问他的内心:“您最近心里是不是觉得挺累的?”

●关注老人“心”健康

1.子女关怀:子女应尽可能多地与老人联系,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关心他们的生活。定期回家看望老人,给他们带去温暖和关爱。

2.参与活动:建议老人参加各种活动,如老年大学、文艺表演、健身等,有机会结交朋友,丰富自身生活。

3.培养兴趣爱好:鼓励老人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如绘画、书法、摄影、养花等。通过一些积极的活动缓解压力,放松心情。

4.关注身体健康: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注意饮食健康、适度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5.进行心理疏导:如果老人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等,应及时到医院寻求专业医生的心理疏导,通过专业人员的帮助,调整心态,走出困境。

(程思 丁华珍)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