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淮安新闻 > 清江浦区:全链条发力,筑牢城市防涝“安全堤”

清江浦区:全链条发力,筑牢城市防涝“安全堤”

发布时间: 2025-10-30 11:01  关注度:242  来源:淮安日报  作者:佚名
导读:近年来,清江浦区始终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将“不淹不涝”城市建设作为重大民生工程,以最大决心、最实投入、最硬举措,统筹做好河道治理、易积易涝点隐患排查整治、重点工程建设等工作,全链条发力,筑牢城市防涝“安全堤”,让市民的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淮安日报讯:清江浦区作为淮安的中心城区和核心区,不仅城区范围广大、居住人口密集,还有大量老旧小区。以往,每逢暴雨来临,城区容易发生内涝,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近年来,清江浦区始终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将“不淹不涝”城市建设作为重大民生工程,以最大决心、最实投入、最硬举措,统筹做好河道治理、易积易涝点隐患排查整治、重点工程建设等工作,全链条发力,筑牢城市防涝“安全堤”,让市民的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深秋时节,站在青龙湖泵站上游引河岸边眺望,只见河水静静流淌,两岸绿意盎然,宛如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然而半年前,这里却是截然不同的景象。

“以前河道窄,每逢下大雨,周边道路就容易积水,通行特别不方便。”在清河新区上班的刘先生对改造前的情景记忆犹新。

去年12月,清江浦区投入837.24万元,实施茭陵一站引河上游排涝能力提升工程清江浦区配套项目,对青龙湖泵站上游引河进行疏浚,长度约1.18千米,并对王河宁连路至徐州路段约0.62千米的河道实施清淤拓浚,同时新建0.52千米生态护岸。整个工程已于今年汛期前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

“我们通过清淤疏浚等措施,将河底高程由6.0—7.5米降至5.5米,同时对岸坡进行整治,使河道自然流量达到15立方米/秒,这样,平时河道内水流就能顺畅地从泵站引河及王河自流至安澜河,暴雨时水流则通过青龙湖泵站逆向抽排至古淮河。”项目现场监理工程师汪海涛说,今年汛期,该项目附近的道路和小区基本没有出现积涝现象。

为提升城区防涝能力,清江浦区还实施了废黄河(黄河故道)险工治理、二支大沟延伸段整治等工程,一体抓好防洪排涝、水质保护、水生态提升等工作,努力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在疏浚河道的同时,清江浦区不忘畅通城区的“毛细血管。”针对老旧城区管网标准低、管径小、淤积严重等问题,该区开展了大规模的排水管网新建与改造工程,对大王路(承德路—华江路)、毓秀路(枚皋路—朝阳路)、山岳路(友联路—解放东路)、宏运路(健康东路—淮海东路)等多条道路,通过升级、新建管道,大幅提升了雨水收集和输送能力。

近日,洪门路排水管网畅通工程正式通过验收。新铺设的500米沥青路,让群众出行更便利,排水更顺畅。“原来这段路只有雨水管道,并且已经淤积了,一到汛期,金凤梧桐华苑和清纤小区就会出现积涝现象。”项目施工负责人周永高说,项目投资530万元,铺设了直径500毫米的污水PE管,从南向北接到延安路市政主管段,同时升级雨水管道,采用直径800毫米的钢筋混凝土管,并在两边增加了雨水篦子,从北向南接入清安河,可以有效提升排水能力,减少积涝现象的发生。

“不淹不涝”非一日之功,贵在坚持,重在长效。清江浦区建立了“定人、定岗、定责”的管网巡查养护机制,在汛前、汛中及汛后对所有泵站和河道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并对排查出的问题逐一交办处置,完成西郊片区、富强片区、新村片区、革命片区、生产路、通园路、毓秀路、启秀路、大庆路等易积易涝点位管道疏通144公里,切实把风险隐患化解在前、处置在早。

经过系统性整治,昔日的“重灾区”如今已经历多次强降雨考验,基本无长时间积水现象。清江浦区将继续主动作为、精准施策,全力以赴补短板、强弱项,在项目建设上再加快,在汛期管控上更细致,不断提高城区防涝能力,推动“不淹不涝”城市建设取得新成效。

■记 者 杨丹丹,通讯员 赵 慧 崔德贤 张 鼎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