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安日报讯: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擘画了未来5年中国发展的宏伟蓝图,为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淮安经开区上下深受鼓舞、倍感振奋。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刘爱国表示,作为全市发展的重要板块,淮安经开区将全面对标对表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具体安排,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热潮,聚焦“当好全市经济发展引擎”、“双千亿园区”建设、全市“创新之核”打造等重点任务,以“当排头、走前列”的奋进姿态,扎实推动“十四五”收好官,科学谋划“十五五”开好局,切实把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实体经济根基。全会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摆在12项战略任务的第一条,充分释放了“中国经济靠实体经济起家,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的强烈信号。作为以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导的国家级经开区,淮安经开区将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光伏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3个主导产业,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生命健康3个优势产业,进一步振奋精神,加压奋进,充分发挥淮安经开区在招商引资上的专业化优势以及区位优势,奋力在愈发激烈的招商拼抢中加快突围,在百亿级项目上持续突破,集聚一批有支撑力的龙头项目、龙头企业,从而形成最密集的产出,确保实现贡献与资源、地位与区位、能级与使命相匹配。
激发科技创新动能,打造全市“创新之核”。全会在擘画“十五五”发展蓝图时,明确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打造全市“创新之核”是市委、市政府赋予淮安经开区的重要使命职责,淮安经开区将以此为抓手,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核心,深化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拓展科创平台功能,释放大学科技园潜能,壮大科创企业集群,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高水平打造智慧谷、海创空间、创新创业园等科技产业综合体,引进和培养一批行业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把更多科教“长板”引向创新、植入产业,有效提升“创新之核”对全市产业链的粘合力和辐射力,加快建设长三角北部具有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新高地。
全面深化改革,释放发展新活力。全会明确“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强调“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淮安经开区因改革而生、吃“改革饭”长大、更靠改革而强,将抢抓当前“脱胎换骨”的重要改革机遇,持续推进淮安经开区新一轮改革,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特别是重点聚焦工业经济、产业培育、项目攻坚、对外开放、科技创新、空间要素优化等领域,精心编排和实施一批打基础、强功能、利长远的改革项目,打造更多具有国家级经开区辨识度的标志性改革成果。
■通讯员 孙发宇,记 者 杭卫东 陈 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