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涟水县涟城街道金城路社区人才小区,今年79岁、有着56年党龄的“五老”人员徐友苏,因为爱管“闲事”,被居民戏称为“管得宽”。近年来,每当看到小区设施老化、矛盾频发,徐友苏心里都不是滋味。“住在这儿20多年了,不能眼睁睁看着小区环境越来越差。”徐友苏带着这份信念,凭借一股“闲不住”的热情和“管得宽”的执着,领着居民争资源、解难题、搞活动,让老旧小区焕发新活力。
道路改造提升,让小区旧貌换新颜。小区路面破损严重、停车困难、健身器材毁坏、景观破败、墙体脱落……曾是涟水最美小区的人才小区,20多年后问题丛生。徐友苏深知,仅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不行,需要全体居民齐心协力。为此,他组织郑华东等几名热心党员,挨家挨户征求意见,整理出“小区改造提升清单”。首先是道路损坏太严重,必须修路。说干就干,徐友苏找到社区和物业共同制定方案。很快,物业的预算报告出来了,每平方米造价105元,而市场价只有60多元。为此,他向到街道信访办、物管办反映。经过协调,最后物业按照市场价施工,节省了100余万元。
改造后,小区坑洼路面刷黑、水网重连、健身器材换新,还新增了羽毛球场和停车位。施工时正值盛夏,徐友苏每天守在现场,严把质量关。居民感慨道:“‘管’大爷晒黑了一圈,真是辛苦了。如今,走在平坦的路上,心里特踏实。”
巧解停车难题,让邻里少些烦心事。人才小区建设之初没有预留停车位,加上比邻商业街,很多车辆把小区堵得水泄不通。徐友苏反复考虑后,认为居民与商户可以错峰停车。在他的提议下,社区牵头召开5次协调会及业主大会,最终通过《人才小区停车管理规约》,实施错峰与限停,并升级道闸与车辆管理系统,有效缓解矛盾,确保停车有序。
丰富居民生活,让小区充满烟火气。如今,每逢节假日,徐友苏就组织小区里面的“人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居民免费磨菜刀、剪头发;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活动,搓汤圆、包粽子,送给小区独居老人;举办夏日“纳凉晚会”,大家在一起看电影、看文艺演出、吃西瓜;举办跳蚤市场活动,孩子们个个当起“小老板”……
用心修修补补,让小区功能发挥好。2018年7月18日,小区体育器材被拆走,说是换新的,但是几个月过去,也没有动静。徐友苏与县相关部门协商无果后,拨打12345县长热线。后来,县相关部门在小区里重新安装了体育器材。平时,看到广场亭里的凳子年久失修,徐友苏就买来钉子和板子及时修好;小区文化活动室里缺少桌椅,他就把自家过去开饭店用的桌椅全部搬到活动室;小区的广告牌坏了、绿化缺失,他就第一时间找物业修好、补好。
如今的人才小区,路面平整、停车有序、邻里和睦,每次县里评比,都在前三名。然而,徐友苏并不满足。他每天坚持巡查,专管“不顺眼”的人和事。“作为一名老党员,要不忘初心,为人民服务。”他说。
■通讯员 刘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