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建筑领域,防水工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关乎建筑的安全与寿命,更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然而,长期以来,防水工程一直存在防水层易开裂的行业难题。如今,一项“黑科技”的出现,正悄然改变这一现状,引领建筑防水行业向智能化、高效化迈进。这背后,凝聚着江苏豫宏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石九龙及其团队多年来深耕不辍、勇于创新的智慧与努力。
石九龙出生于河南平舆这个著名的“防水之乡”,从小就对建筑防水领域耳濡目染,深受影响。2015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他凭着长期积累的经验与敢闯敢干的魄力,毅然投身建筑防水行业,并创办上海豫宏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当时的建筑防水行业规模庞大,但存在诸多问题,如防水层耐久性差、工程渗漏频发等。
石九龙告诉记者,建筑物自然沉降、施工不规范、材料性能不足等诸多因素,都可能导致防水层开裂破损,进而引发大面积渗漏。这不仅会对建筑结构的完整性造成长期损害,甚至会引发严重泄漏及建筑物倒塌等安全事故。而渗漏的发现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渗漏显现时往往已造成相当程度的损害,修复难度和成本都极高。
石九龙深知,要解决渗漏问题,必须从技术创新入手。于是,他带领团队深入研究,在确保主体材料性能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如何让产品具备实时检测建筑物渗漏的功能,并通过配套技术实现渗漏部位的实时修复,经过一次次测试与迭代,终于自主研发出“施必克——智能感知防水系统”,在行业中脱颖而出。
石九龙介绍,在研究如何赋予防水产品实时检测建筑物渗漏功能的过程中,主要面临材料融合、精准定位和工程化应用三大核心难题。“传统防水卷材本身是绝缘体,需嵌入灵敏且耐久的传感网络,我们通过材料创新,采用多壁碳纳米管作为改性材料,成功解决了传感功能与防水耐久性的兼容问题,使卷材在渗漏发生时能通过电阻变化产生电信号。同时,我们设计了专用生产系统,实现了智能防水卷材的规模化稳定生产,并通过严苛的环境耐受性和耐久性测试,保证系统在复杂工程环境中的可靠运行。”他说。
这一创新研究有效解决了传统工程渗漏难发现、修复扰动大等问题,为水利设施运维开辟了智能化、绿色化的新途径,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施必克——智能感知防水系统”入选“中国建筑防水十大创新技术(2021—2022)”,荣获“2024年度建筑防水行业科学技术奖——技术进步奖”,相关专利荣获“2024年建筑防水行业水平评价——金钥匙专利技术”奖。
经过不断实验和改进,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浦东国际机场T3航站楼、郑州综合交通枢纽东部核心区地下空间、太仓智汇谷·科技创新园、开封国际交流文化中心等项目中,真正践行了以专业知识解决行业难题的使命,为建筑工程防水领域带来了新突破,也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2024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9.2%。
今年5月,江苏豫宏年产20万吨高性能防水材料项目在淮安工业园区开工奠基,这也是豫宏在淮安热土上投资的第三座工厂。
早在2015年,豫宏便在金湖县投产了首座工厂,2019年又投资建设了第二座工厂。2024年,石九龙在淮安创办江苏豫宏新材料有限公司。此次江苏豫宏年产20万吨高性能防水材料项目的开工,标志着豫宏集团在淮安从“扎根者”逐步成长为“深耕者”,进一步完善了其覆盖研发、生产、施工的全产业链布局。
石九龙在奠基仪式上表示:“淮安工业园区‘四最’营商环境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最佳合伙人’的温度,此次投资建设集高性能研发、自动化生产、智能化仓储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基地,正是我们与园区‘命运与共’的最佳诠释。”谈及为何扎根淮安,石九龙坦言,这里产业集聚效应明显、要素保障充足、营商环境优越,是一片投资兴业的热土。此外,淮安工业园区为项目提供了全周期服务、全要素支持、全天候保障,也让石九龙感受到了地方政府对企业发展的重视与支持。
“展望未来,我们将持续创新、勇攀高峰,将高性能、绿色、智能化防水材料运用到各个领域,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石九龙说。
■记 者 潘梦洁 通讯员 陈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