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安日报讯:昨日上午,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暖意融融。今年29岁的朱子浩静静躺着,血液分离机缓缓运转。他的家人、同事和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守候在一旁,整个房间里充满温情。经过3个多小时的采集,24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功分离,即将为一位血液病患者点亮生命的希望。朱子浩成为我市第7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朱子浩是涟水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车辆管理所的一名辅警。“榜样就在身边,我也想把爱心传递。”谈及捐献的初衷,他毫不犹豫地提到了一个人——所长王峰。2023年,王峰与一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并顺利完成捐献。“当时所长和我们讲捐献的过程,我才知道,原来捐献造血干细胞能救人一命。”朱子浩回忆道。
2023年8月,在王峰事迹的感召下,朱子浩主动查询加入中华骨髓库的方法,并毅然登记成为志愿者。这份爱心也并非偶然,早在18岁入伍时,军营的熏陶就已在他心中埋下了“这一生要多做有意义的事”的信念。他说:“这是一件能救命的好事,应该去做。”
今年8月,朱子浩接到初配成功的通知。他没有犹豫,第一时间把消息告诉了王峰。从那一天起,王峰成了朱子浩的“导师”。高分辨配型、体检、住院打动员剂……每一个环节,朱子浩都会找王峰询问细节。“他经历过,所以我特别安心。就像身边有个灯塔,照亮了整个流程。”
捐献过程中,朱子浩始终保持着平静。“想到远方有个人因为我的捐献可以活下去,就觉得一切都值得。”他说。
从王峰到朱子浩,爱心在涟水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车辆管理所悄然传递。朱子浩说,他希望自己的经历能让更多人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捐献一点不可怕,但却能挽救一个家庭。”据了解,目前我国有数百万血液病患者等待造血干细胞移植,而非亲缘配型成功率仅为几万分之一甚至几十万分之一。每一个成功捐献的案例,都是一次生命的奇迹。
“如果还有这样的机会,我依然会毫不犹豫去做。”朱子浩说。240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被小心翼翼地封装、贴上标签,即将启程。
■记者 高婷婷,通讯员 袁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