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通报预警 > 防范非法金融活动,这些干货请查收!

防范非法金融活动,这些干货请查收!

发布时间: 2025-10-16 09:14  关注度:258  来源:淮安日报  作者:佚名
导读:近日,中国银行淮安分行内控与法律合规部负责人陈桂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以案示警,提出“避坑”建议。他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树立科学理性的投资观、消费观,通过正规渠道获取金融知识,了解金融诈骗的特征,切实增强自身风险防范意识。

近年来,非法金融活动形式日益多样、金融诈骗手段不断翻新,出现了许多结合新技术、新概念的新型骗局。

近日,中国银行淮安分行内控与法律合规部负责人陈桂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以案示警,提出“避坑”建议。他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树立科学理性的投资观、消费观,通过正规渠道获取金融知识,了解金融诈骗的特征,切实增强自身风险防范意识。

警惕六类新型金融诈骗行为

非法集资诈骗。承诺“保本高息”“稳赚不赔”,通过虚假P2P平台、旅游宣讲会、熟人介绍等方式推销,伪造虚假项目资质、政府背书文件,利用人们“赚快钱”的心理及金融知识的欠缺,引诱投资者上钩。有的不法分子打着“养老金融”的旗号,以提供养老公寓、旅居基地为噱头,向老年人推销非法理财产品,承诺保本并给予高额收益,实则资金被暗中转移或借新还旧,直至资金链断裂。

典型话术:“投入10万元,一年返利30%。”“零风险,到期还本付息,错过再等十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太低,我这是内部渠道购买的理财产品,每月都有高分红。”“此养老项目为国家试点,每年有高达20%的利息回报。”“这个养老理财产品,投入5万元,一年后能拿6万元,稳赚不赔。”

非法放贷诈骗。此类骗局瞄准急需资金的大学生、小微企业主等,开展“套路贷”,以“无抵押、无担保”“快速放贷”“无需查征信”为诱饵,预先扣除“服务费”“手续费”,诱导其在线上App申请高息贷,逾期后通过暴力催收、威胁恐吓等方式逼迫其还款。

典型话术:“我这里有无担保、年利息非常低的贷款,App线上申请即可。”“有身份证就能贷,5分钟就能到账。”“暂时还不上?有新平台过桥,可延长还款期。”“日息低于0.05%,还款无压力。”

社交电商代理。业务员伪装成成功人士,通过微信聊天等方式获取一些中年女性的信任,然后将其拉入群。群内有“水军”配合,宣传美容、护肤产品的功效和市场前景,同时制造“代理名额稀缺”“稳赚不赔”等假象,诱骗受害人缴纳高额代理费。

典型话术:“只需缴纳998元代理费,即可获得独家货源和引流技巧,3个月回本。”

虚拟货币投资洗钱。不法分子以区块链为噱头,宣传“科技币”“稳定币”的低风险、高收益。由于这些虚拟货币具有匿名性、跨国性特征,资金一旦被兑换成虚拟货币转移后,几乎无法追回。

典型话术:“日赚3%,月入百万不是梦,限量发行原始币,上市后百倍增值。”

证券期货虚假投资理财。不法分子通过各种网络社交软件、短视频平台等投放广告,或通过打电话、发送短信等方式联系投资者,冒充投资理财专家或证券期货从业人员,引导投资者扫描二维码、下载App进行诈骗。

典型话术:“内部消息显示,某股票下周必涨30%,该股票与权威机构合作,财经专家实名推荐。”

金融诈骗。冒充银行、公安、法院工作人员进行电信网络诈骗,或利用改号软件、伪装官方号码及AI换脸视频等技术,伪造“银行卡账户冻结”“账户限额无法转账”“涉嫌洗钱犯罪”等场景,诱导受害人泄露卡号、手机验证码等信息,骗取资金。

典型话术:“你的银行卡涉嫌非法交易,现需转入安全账户。”“我是银行工作人员,能帮你彻底清除不良征信记录。”“你在我行前期有贷款未结清,现已逾期,请汇款至XX账户,否则我行将对你进行起诉。”

三招识别防范非法金融风险

陈桂华指出,尽管金融骗局形式多样,但核心套路有共同之处。记住以下几点,可以有效识别和防范风险。

第一招,查资质、查项目、查收益,摸清“底细”再行动。通过国家信息公示查询系统、中国人民银行官网、银保监会官网,核查投资机构是否具备金融业务许可证;核查项目真实性,对“虚拟货币”“跨境投资”等项目保持高度警惕;年化收益超过6%要打问号,超过8%有风险,超过10%都是骗局。高收益伴着高风险,任何承诺保本高息的金融活动都是违反监管规定的。

第二招,问来源、问风险、问家人,理清“逻辑”不盲从。问清资金投向、盈利模式,对于回答模糊或夸大其词的立即终止;主动询问风险情况,正规金融产品不会承诺无风险;遇到高收益诱惑,多问问家人,多数骗局会利用独家、限时等幌子,引诱人冲动转账。

第三招,不泄露、不转账、不迷信,守住“底线”防入坑。保护好个人身份信息,不轻易泄露身份证号码、银行账户、验证码等;公安、银行、法院等单位绝不会要求个人“转账到安全账户”;不轻信内部渠道,不迷信“征信修复”,征信由央行统一管理,无法人为修改。

陈桂华提醒广大市民,如果对投资理财产品的真实性存疑,或在金融消费中遇到困惑,可以前往中国银行淮安分行各营业网点咨询,该行将积极提供金融知识普及和风险提示服务,与广大市民一起筑牢金融安全防线,共建和谐稳定的金融环境。

■通讯员 王 林 朱学鹏 徐晓杉,记 者 唐筱葳

声明:淮安114网(www.0517114.net)所刊载的新闻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新闻网站,淮安114网不生产、不制造新闻,仅为淮安本地网民提供新闻索引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