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9月1日《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正式实施至今,已逾一月。这份被称为“新国标”的技术规范,正悄然重塑着电动自行车市场的格局。新规之下,市场反应如何?车辆标准有何实质变化?存量旧车何去何从?记者近日走访了我市多家电动自行车品牌专卖店一探究竟,并邀请淮安市质检中心轻工电器科副科长周志军对“新国标”关键升级点进行解读。
在淮阴区一家爱玛电动自行车专卖店,“现国标 大抢购”“停售倒计时”红色促销标牌格外醒目,店内工作人员向前来咨询的市民热情介绍:“旧版标准的电动自行车就剩最后十辆了,现在买能便宜还能叠加优惠。”该工作人员介绍,工厂自9月1日起全面转产新国标车型,店内目前已经上新了一款新国标电动自行车,后续将陆续铺货。“政策给了缓冲期,按照旧版标准生产的车有3个月的销售过渡期,可以卖到今年11月30日,在12月1日以后,市面上就必须全是符合新国标的车了。”
不远处的雅迪电动自行车专卖店的情景类似。店长指着店内所剩不多的旧版标准车型说:“旧的还剩十来辆,卖完就彻底没有了。”他介绍,新车在用料上更安全,比如塑料用得少了,金属部分增加了,安全系数提高了。而且现在每辆车都必须标配北斗定位系统。谈及价格,他坦言由于材料和技术的提升,生产成本有所增加,终端售价可能会比旧版标准车型稍高一些。他同时强调,消费者手中已购的旧车不会被强制淘汰,大家可以趁着门店以旧换新活动,逐步更新换代,这样更划算。
“新国标”究竟在哪些方面作出了关键性的调整和升级?周志军对此进行了专业、细致的解读。他指出,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修订后,其中安全升级成为最突出的亮点。
在车速控制方面。新标准维持每小时25公里的最高限速,新增“超速断电”机制,一旦车速超标,电动机将立即停止动力输出;针对爬坡需求,增加电动机低速转矩限值,确保车辆能够应对短距离爬坡等特殊情况下的通行能力。防火性能方面,更加严格对电池接触材料、电气部件的阻燃要求,塑料使用比例不超过整车质量5.5%的新规成为硬性指标。“塑料易燃且燃烧释放有毒气体,减少使用能从源头降低火灾风险。”周志军补充道,整车编码采用耐高温标识,也让火灾后的溯源更高效。
在续航与实用性能方面。考虑到铅蓄电池车型的续航需求,新标准将其重量限值从55公斤放宽至63公斤。这样,4只20安时的大容量电池可以装配在电动车上而车重不会超标,按旧标准只能装配4只12安时小容量电池,“这样续航能从40公里左右提升不少,减少充电频次。”备受争议的脚踏功能也作出调整,鉴于大多数的消费者基本不用该功能,新标准仅要求电助力车辆配备脚踏,电驱动车辆不作强制要求。北斗定位与动态安全监测功能的加入成为新亮点,除经营性车辆外,普通消费者可自主选择是否保留定位模块,该功能能实时反馈车辆位置,还能监测电池电压、温度等异常并发出警报,助力找回被盗车辆。
在防篡改设计方面。周志军介绍,新标准从电池组、控制器、限速器进行三重把关。此外,新标明确要求车辆标注建议使用年限,倒逼企业关注零部件老化问题,从全生命周期保障安全。周志军强调,以往车辆起火爆燃的均是锂电池,因此对于增加电池容量的改装和改变电池类型,比如铅酸改锂电等现象采取严格的防范措施,新标准要求在电动车、电池、充电器三者之间建立通信协议。三者互认成功后方可充电,这样不同类型、不同电压、不同容量的电池不可能在车辆售出后自行改装,此举可有效杜绝电池篡改,保障骑行人及周边人士的安全。
针对新车选购,周志军提醒消费者:务必认准车身的CCC认证标志。有该标志的车辆表明这辆电动自行车经过指定认证机构的认证,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要求,可以放心购买和使用。同时核对随车附带产品合格证上的产品型号、整车编码等信息参数与实车一致。
■记者 高婷婷